2009年4月8日贸易战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出路
容磁.宏观经济观察14期(2009.02)期专题 贸易战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出路 愈演愈烈的贸易战,对中国出口贸易提出了新的挑战。2008年中央政府为鼓励出口采取的政策措施将面临越来越恶劣的国际环境的考验。在2008年中央政府为了稳定出口,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退税的标准;另外一方面是大力增加保税港。但今年贸易战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将对中国外贸出口政策提出极大考验。 首先是今年外贸站的特征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标准,历年在各国贸易战中最常用的策略是反倾销,提高关税;其次是利用行业标准,比如食品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在今年频率加大和提高。今年在中印贸易中,印度首次对中国玩具行业提出了全面禁令,虽然这个禁令不足一个月即宣告取消。但是这个仅仅才是个开头,会不会有更多的国家效仿印度,而在贸易战中采取这种策略,我们现在还无法得知,但是今年外贸环境更加恶劣则是一个事实。 继奥巴马宣布支持国货以后,保守势力再次走在了历史前台,反对自由经济,反对全球化的声音在世界各地想起,继美国以后,日本,欧洲也发出这种声音。自由经济的舆论支持正逐步失去阵地。世界经济史表明,在每次危机以后,自由主义经济都会受到保守主义的冲击。 世界经济数据在今年一月份继续呈现出悲观发展趋势,美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继续下行,汽车行业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欧洲金融危机开始蔓延,东欧国家率先遭受金融风暴袭击,与东欧国家有着密切金融往来的西欧金融巨头开始遭受牵连,英国政府和德国政府已经着手在实施银行国有化,其他国家也有效仿的趋势。 与金融环境相匹配的数据是我国2月外贸呈现出大幅度下跌,出口市场在2月下跌幅度达到惊人的25%,在08年金融危机前面阶段,我们出口市场呈现的仅仅是价格下跌而出口量稳定的特征,但今年出口则呈现出量价齐跌的特征。探究原因,只会有两个结果,一是外部市场需求大幅度减少,进口自然减少;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国外市场壁垒设置更加严峻,出口因贸易壁垒而大幅度减少。如果是前一个原因,那么世界经济的衰退速度正以超过我们想象的速度进行,美国加拿大的批发指数下行,以及美国零售企业下跌是这个指标的合理的解读;而如果是因为贸易壁垒设置而引起的,那么则说明当前我国外贸环境的急剧恶化,同时也可以说明世界经济在急遽的衰退过程中。 在世界经济衰退过程中,出口市场今年在前三季度能够保持恢复到去年水平,将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在出口市场不能贡献增长率的时候,带动我们经济增长就只有投资和消费两个角度;出口市场萎缩,会让我们工业投资萎缩,也就是出口市场的变化会影响到国内实体投资市场,引起实体投资的减少。这会部分冲销因为4万亿经济提振而增加的投资,这点可以在北京、江苏、上海等城市的经济指标中得到解释;投资的另外一大市场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核心不是供应市场,而是需求市场,在国内主流经济学家预测今年会进入通胀状态的时候,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通胀的领域与传导范围,如果通胀仅仅限于小范围或者相对较小的幅度来说,那么他们只能形成经济结构的脱离,而不会造成经济的全面通胀。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房地产价格与股市走向,如果国内货币不能找到有效的实体进行搭接,那么通货紧缩将无可避免,因为放大的信用没有利润做支撑,信心很快就会坍塌。但房地产需求市场受到就业与普通居民收入萎缩的情况下,最多仅仅能维持平衡,而不会产生扩张效应。那么剩余的途径将是消费,如何提振消费成了当前经济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 对于消费问题的探讨,我们要建立在两个途径基础之上,一是新产品出来刺激的消费热潮,诸如之前的家用电器,或者轿车行业;二是在收入增加,预期乐观情况下新增的消费。综合考察这两点,我们都发现有问题,一是我们消费产品的缺乏,城市居民能够消费的产品基本完成;二是农村居民缺乏的消费依然无现金完成。消费的二元矛盾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外贸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速度可能会超出我们预期,但国内消费市场可能会在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与消费产品需求的矛盾中衍生一种新型消费产品形成热潮从而带动整个消费的提升,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