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照你这么说,就算你想一年不工作,家里也是可以负担的啊?
兰:我不想花家里的钱,父母工作很累,我有时跟着他们,看他们赚钱赚得那么辛苦,不忍心花他们的钱。你看我用的手机都很差,穿衣服也不追求名牌。我不想多花家里一分钱。
记:那你就应该好好干活赚钱养活自己啊。
兰:我自己现在赚不到足够的钱过有房有车的生活,找个有钱人嫁了或做“二奶”是捷径。我不是不想工作,我只是想休息一年,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听音乐会,旅游。
“志向”选择
“‘二奶’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职业名称,在我眼里不具任何感情色彩。”
记:你为何会想当“二奶”?
兰:想当“二奶”很奇怪吗?当“二奶”不是我最主要目的,只是觉得要是嫁不出去且有那样的机会的话,也不介意。
记:你自己之前怎么看待那些已在当“二奶”的人?
兰:“二奶”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职业名称,在我眼里并不具感情色彩。
记:但这还涉及到道德、社会和家庭问题。
兰:带来的问题?我没想那么多。
记:从你个人的角度,当“二奶”,老了怎么办?未来的老公可以接受你这段经历吗?家里人能接受吗?这些你有没有想过?
兰:老了怎么办?还有那么远呢,这个社会变化那么快,谁知道会发生什么。至于未来老公,我当“二奶”的事还没有发生,我不知道他能否接受。即便现在他表态,或许反对或许不置可否或许同意,但你知道,很多事情真正发生了以后才会知道到底会怎样。家里人肯定不能接受。
所以我最希望的还是把自己嫁出去,我并不只想不劳而获让人养着,我更愿意做贤妻良母。
“一个优秀的家庭主妇或‘二奶’同样需要高素养,现今社会,这种‘人才’越来越少了。”
记:在你看来,“老婆”和“二奶”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兰:老婆是合法的,“二奶”暂时还没有得到法律的承认。
记:你身边的朋友怎么看待你愿当“二奶”这件事?
兰:有些朋友也有我这样的志向。有些朋友有类似的志向但不用这样的词表达。还有一些有这样的想法但不说出来。
记: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志向是做“二奶”,你不觉得浪费了吗?
兰:一个优秀的家庭主妇或者“二奶”同样需要很高的素养,并非人人都做得到。我倒觉得,在现今社会,这种“人才”越来越少了。而我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一个。我很会做饭,骨子里很传统,很顾家,呵呵。脸皮又厚了。而且你不觉得这是一个匮乏优秀家庭主妇或者优秀“二奶”的时代吗?为了社会均衡发展,不能人人都去做女强人啊!
同学有话说
“真要她去做,她未必愿意”
小谭:我和她不同班。她,人比较爽快,有原则,据说家境很不错。
至于她的想法,坦白说,做学生的时候不会这么想,但工作半年以后,尝试到工作的残酷,一时适应不了,会暂时产生逃避的想法,对女孩子来说,很有可能就会想嫁人。当“二奶”我倒不认同,但可以理解。其实很多时候她只是说说而已,真的要她去做,她很可能是不愿意的。
小颖:我跟她接触不多,觉得她经历丰富,思想比我们成熟。可能大学生刚刚“断奶”,走到社会,发现现实生活与想象差太远,嫁人就是第一反应,可能她只是想找个依靠和帮助,也很正常。
专家说法
当前年轻人缺少正面引导
记者采访了几位社会学专家,他们均认为,这只是个个案,是阿兰个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问题,不能上升为社会现象。身边的朋友都能理解她,也不能说明认同她,可能更多的是无奈和事不关己的态度,现在的社会环境宽松了,多数人对于别人的生活方式不会有过多的指责和干预。
而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沈家宏则表示,如果在十年前,人们应该不会这样做,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崇尚多劳多得,如果有不工作嫁人或当“二奶”的行为,要面临来自外界的很大压力和内心冲突,但现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很多人都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无需背负很大的思想压力,所以她也没有考虑太多的后续问题。
从这件事,包括一些类似的事情也可以看出现在社会存在的道德危机,现在的社会存在行为失范的问题,年轻人没有很好的效仿对象,没有榜样,对正面的东西引导不够。
此外,华师心理学系副主任、教育专家张敏强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追求更舒适的生活无可厚非,但不宜操之过急,要靠自己的努力,首先要更多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要学会和别人合作,使自己更加适应社会竞争。
大学生看法
人应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小郭(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学生):这让我想起前不久一些百万富翁征婚,要找女大学生当老婆,吸引了很多女大学生的事。我觉得,我们接受了4年本科教育,还有“做二奶”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我觉得个人的尊严不能放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此事如普遍化会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