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家
避免心理负荷过重,增强个人心理素质,保持足够的社会支持。常用的男性不育方法有以下:
1) 自制、自慰与自我解脱;通过降低感受性来减缓心理紧张,多角度地看待挫折并培养超然的态度;
2)建立港湾与寻找精神寄托;各种信仰及家庭、爱情、友谊等都可作为精神的休息所;
3)学会忙里偷闲,保持适当的兴趣爱好;
4)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要有规律,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足够睡眠。
5)坚持运用心理疗法进行自我调适。进行放松训练。
2脑力工作者(知识分子)
1)在一定时间里交替做不同性质的工作,适当休息大脑,
2)补充健脑食品,注意充足睡眠,
3)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4)保持居室和工作环境的空气新鲜。
“健脑操”:
1.多看轻松、愉快的喜剧。对人脑的思维记忆力来说,精神消沉、悲观抑郁是主要天敌。因此训练大脑应从培养乐观情绪开始,如每天听五分钟自己喜欢的音乐,读一段轻松愉快的小说,看一些让人发笑的喜剧等都会有助于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并增强记忆力。
2.多读不同体裁的书籍。知识面越广,人的表达能力就会越强,同时思维也就更加灵活丰富。因此多读一些新书和不同体裁、不同领域的书对大脑十分有益。
3.注意增加词汇的积累。在读书、看报时,应注意对词汇的积累。语言的丰富可以帮助人增强大脑思维,因此经常将词语有意进行分析,探讨词语结构,并写一些语法复杂的长句等都有助于大脑的健康。
4.经常放松自己。同体力训练一样,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后,应让大脑充分放松休息。在一处你认为最满意的角落,闭上眼睛,深深呼吸,让全身放松,同时还可以在大脑中构想一幅图画,仔细品味画中的含意。
3医务工作者
在工作中应重视医学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应注重心身的修复,并注意渲泄、疏导和放松疗法的自我训练。手术科室和妇产科医务人员在紧张之余每日应进行最少一次松弛训练。
4 文艺从业者
1)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心理冲突,善于自我疏导,避免压抑形式和躯体性转变;
2)演出结束后,采取适当方法放松,迅速从角色中转换到现实中来。饮食有度,遇身体不适时及时检查就医;
3)养成好的睡眠习惯,对烟酒节制,提高生活质量。
5 运动员
1)重视体能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心理训练,要注意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反复训练;
2)注意个性特征的调整;
3)熟悉放松疗法,进行赛前、赛后的训练;
4)应用生物反馈仪学会调节生理反应,如血压、脉搏、体温、肌张力、汗腺分泌等。
6 军人
1)人际关系对心身健康有影响。注意上下级关系融洽,同志之间关系处好,军地关系密切,尤其注意家庭关系和睦。
2)应利用部队这所大学校,在学习政治、军事的同时,注重文化学习和技能学习,提高文化水平。
3)多参加文体活动,保持良好而稳定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遇生理、心理或部队适应上问题时,应及时找部队医生进行咨询治疗。
5)每名军人至少掌握1~2种放松方法,并在每晚入睡前进行一次自我训练。
7.驾驶人员
驾驶员学习和应用健康驾驶心理知识,纠正不良的驾驶心理,是防止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前提。有关交通事故医学专家指出:如果以下几个方面做到了,每年至少可以使交通事故减少60%。
1)加强情绪心理稳定的调节。
消除紧张、急躁、侥幸、称雄的情绪,积极坦然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活动,做到“养心在静”,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就容易规范驾驶行为。这是良好驾驶心理的基础。
2)培养注意心理的自我调节。
注意力是合格驾驶员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防止交通事故最基本的条件,要经常进行自我提醒:“我在开车”、“我不能想别的”、“开车安全第一”等等。女驾驶员在经期前后,情绪波动很大,轻者可在出车前散散步,干点儿使自己开心的事,行车时注意控制情感;重者可休息治疗。女性驾驶员在穿着上,应注意不戴有沿的帽子,因为帽沿影响视线;不宜穿高跟鞋驾驶;也不宜穿裙子,以保证正常的驾驶动作不受影响。
3)创造舒畅而轻松的工作环境。
注意改善驾驶员的休息环境,并从事一些有益的休闲活动,如听听音乐看看书,消除精神和体力上的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帮助驾驶员克服不良驾驶心理的重要途径。
4)调适驾驶员的情感心理环境。
领导对驾驶员要多鼓励,安排工作要适当,并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解决驾驶员的实际困难。家人对驾驶员要多关心,多体贴,使驾驶员心情愉快,精力充沛。驾驶员也应讲究人格修养,扩大心理容量,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应激力。
5)重视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
应经常开展交通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对典型的交通事故案例进行解剖,以提高驾驶员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