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六讲:心理知识与男性不育

2012-03-21 23:20 | 责任编辑: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来源:网络转载 | 点击:

 

一、心理知识

近三亿中国人心理有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近三亿中国人心理有问题

据《健康时报》报道:中国人太需要心理医生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在2亿到3亿之间。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的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近日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认为:其实心理疾患和生理疾患一样,也有轻重之分。比如感冒,喝点姜糖水,捂上被子睡一觉可能就好了。但严重的如癌症,医生也束手无策。心理疾病也一样。有些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人,或危机程度不太严重的人,可以通过反思或者和朋友之间的交流,或者通过阅读,或其他排解和宣泄的方式,像音乐、绘画等文学艺术的形式得到某种心灵的舒缓。但危机的程度比较严重时,这种方式就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必须要有专业人士的干预。

 

人用右脑认识自己

人是靠哪个大脑认识自己的,是左脑,右脑,还是两个大脑同时并用,也许你根据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人是用右脑认清自己的。

我们照镜子、看照片时,本能的就能认出自己,可是你知道是我们大脑的哪一部位在发挥这项功能吗?起作用的原来是右脑。

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家对这个问题所作的探讨,其结果发表在著名的“自然”杂志上。专家说,这项研究能深入了解右脑功能,对了解孤独癖、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失调症可能会产生某些助益。

哈佛大学讲师基南对五名即将接受手术的癫痫症病患者做脑部测验,先后将他们脑部的左半部和右半部麻醉。在实验对象半边脑部麻醉的时间,基南拿一张合成照片给他们看,照片一半是病人本身的脸,另一半是名人的脸。麻醉效果停止后,请病人回想刚才看到的照片内容。右脑麻醉后,病人看到的是名人的脸;左脑麻醉后,病人看到自己的脸。

基南说,这项实验显示,右脑在辨认“自己”脸的时候比较活跃。

为了证明一般人的脑部作用也有这样的“左右之分”,基南另外请了十个正常人,做同样的实验,结果也是看到自己的形象的时候,右脑比较活跃。

他说,人只有在右脑受损时,才会发生“什么都认得出来,就是认不清自己”的情况,这是罕见的症状。更严重时,会产生“躯干分辨错乱症”的现象,这种人会误以为自己的四肢是别人的,基南说:“这也只有在右脑损伤的情况下会发生”

“自我认识研究”领域的权威纽约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盖洛普说,这项研究是一系列研究脑部与自我认识能力关系的一部份,从神经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科学界逐渐能够精确的指出大脑某一部位有何特殊能力。例如,盖洛普说,已有证据显示,大脑某一部位可以“推断”别人正在想什么;也有证据证明,精神分裂症或孤独癖的小孩,不但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足,推断别人想法的能力也不足。

科学家们计划继续探讨右脑受损的人,除了欠缺认清自己形象的能力外,是不是还有其他自我意识能力不足的问题。

心理科学的研究会一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挖掘自己的特点。

 

生气让人思维清晰

人们的常识是生气容易让人判断能力减弱,特别是强烈的愤怒情绪,会让人失去理智,判断力大大降低,甚至思维混乱,做出非常愚蠢的事情来。

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最新研究证实,生气可以让人的思维更清晰。若处理得当,不但不会扭曲人们的思维,还会在你陷入两难无法抉择时,给予适当帮助。生气会使人们更加注重实际情况,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而可以帮助人们,尤其是平素缺乏理性思维的人做出更好的抉择。

心理学家设计了三个不同的试验来观察生气后人的判断力都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在第一个试验里,研究人员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然后激怒其中一组受试者,而另一组不做任何处理。其后,要求两组受试者就一份相同的论证材料进行分析,对论点做出判断。结果发现,生气的受试者对待问题更具识别力,更倾向于强有力的论点。相反,那些不生气的受试者对此却缺乏很好的分析判断能力。接着,研究人员对两组受试者又进行了第二轮试验,要求他们对刚才所给材料的论证机构进行判断。结果表明,生气的受试者在此问题上亦具有更好的分析能力。

经过以上两轮的试验,研究人员挑选出那些不太善于做出理性抉择的受试者,采用不同的论证材料进行了第三次试验。结果再一次证实,生气可以使一个典型的缺乏逻辑判断力的人更具有理性。

研究人员认为,生气更易使人注重事实真相,而忽略那些可能会干扰人们分析的不相关因素,同时也会调动整个机体的力量,激发人们采取正确行动的潜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当然这项研究还是有有待进一步检验,但可以使我们对生气有了一种新认识。

“嚼舌根”心理成因

“嚼舌根”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在社会交往中,有一些人却常常以舌头为武器,以挑拨离间、中伤他人为目的来传播闲话。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为什么有些人对“嚼舌根”乐此不疲呢?

首先,是释放压力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心中的秘密过多的话,那么需要相应的心理能量来控制这些秘密,这常常令人不舒服,所以一定会产生倾诉的需要。看过电影《无间道》的都知道,刘德华和梁朝伟扮演的角色都是卧底,心中太多的秘密难以排解,以至于两个人同时都去做心理咨询希望借此得以疏导。对于那些掌握了别人秘密的人,如果不说出来,也是难受,所以他们便采用了“嚼舌根”的方式来倾诉这些秘密,让秘密产生的压力释放出来。

其次,是被人关注的需要。“嚼舌根”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过度分享第三者秘密。对人际交流的双方而言,关于“第三者”的秘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的,然而,对他人生活秘密的好奇却是每个人的天性。如果一个人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别人的一些或真或假的消息,他(她)所说的这些内容往往能吸引很多的听众,使自己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因此,“嚼舌根”者虽然往往在生活中并不一定是一名成功者,但却可以因为掌握了他人的秘密而充分享受到被注意、被尊重的感觉,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愉快体验的一种补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亲密交往的需要。人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受,都有友谊的渴望。而一般的友谊发展都会经过联合活动、秘密分享等阶段,“嚼舌根”者在本质上,是希望借用分享别人的秘密手段,获得与听者的友谊的增长、关系的促进。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友谊发展中的秘密分享,既包括前期的他人秘密分享,也包括更进一步的自己秘密的暴露。然而,那些乐于“嚼舌根”者,虽然也渴望友谊,但往往在分享他人秘密这阶段止步不前,善于分享他人的秘密,却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秘密,这样的结果,恰恰是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嚼舌根”者即使获得友谊,也是浅层次的友谊,他们无法和别人更深入地交流下去,这其实也是“嚼舌根”者的苦恼所在,他们生活中没有真正的朋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文章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Copyright© 2011-2012 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QQ:4847844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