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提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工作节奏、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由此也带来了诸多心理压力,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社会发展趋势表明,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地震、病菌、癌症,而是比自然灾害更危险的自身心理问题,如孤僻、易怒、轻率、自卑、压抑、困惑、自杀等。因此,心理医生被列为今后供不应求的14种人才。日前,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公布的统计信息表明:目前社会对男性不育服务呈大幅上升趋势,而全国具有专业素质的男性不育人员不足万人,社会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心理咨询业供求不平衡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提供的数字显示:在1995年至1999年全国人口最重要的死因中,自杀仅排在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肝癌、肺炎之后,列第5位。
与此同时,我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
在此次大规模的自杀原因调查中,尤为令调查人员担忧的是,虽然63%的自杀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但仅仅有7%的自杀者在死前曾求助过心理医生。为何只有极少数人会想到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呢?对此,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吴瑞华研究员认为,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真正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才仍然相当缺乏。
在欧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男性不育工作,政府官员、企业老板以及普通阶层的人士,都有固定的男性不育师。我国的男性不育工作刚刚起步,具有专业素质的从业人员不足1万人,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每5人就有1名男性不育人员为其服务。据星雨热线提供的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每百万人口只有2.4个心理工作者;而在美国,每百万人口就有550个心理学家。在香港的大学,平均每1000个大学生就有一位专职的心理咨询医生,而内地的1000多所高校中,只有30%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受过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的人更少。中国的心理咨询业处于一种供求极不平衡的状况中。
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目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数已超过1600万人。带有情绪障碍及行为问题的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此外,大学生、妇女、老年人、白领阶层、下岗职工,以及外来民工是易患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各类精神和行为问题,均呈加速上升趋势。然而,专家指出,由于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正常心理的界定不清,很多人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因此,以上统计数字均属于保守数字。事实上,在每个人的生活中,70%至80%的时间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状态。80%以上的人都会经常出现心理困扰。受调查的诊所普遍认为:在这些数字背后应该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看心理医生的人逐年增加
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高文斌博士介绍,心理咨询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心理疾病治疗手段,这与人们平常所接触到的各种心理咨询热线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心理咨询专职医生不仅仅只是作为患者的倾听者,在谈话中开解患者,其更重要的职责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量,而从这种规范的测量结果中,大部分的精神疾患是能够得以确定的,其中也包括患者的自杀倾向。
据调查,北京的心理咨询机构主要以各大医院的心理门诊为主。此外,还有一些大专院校和心理研究机构开办的诊所、网站和心理热线。多数心理咨询机构属于事业单位,或有国外的基金扶持,公益性较强。真正把心理咨询作为盈利手段的公司,目前几乎占不到10%,而且普遍经营不善。同时,在这10%的企业中,85%是股份制企业,剩下15%的企业属于独资机构。国有企业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投资,外资企业也并不是很多。
造成心理咨询企业“在短期之内不易盈利”的原因则是由于人们对心理疾病重视的不足和认识的偏差。据介绍,在美国,80%的人要不定期地去看心理医生。而在中国,人们往往选择把痛苦憋在心里独自承受。女性咨询与发展中心著名专家董鸥坦言:“我很忌讳把谁说成心理疾病患者,因为实际上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心理困扰。心理困扰归根到底是由每一个人习惯的思维模式造成的,而这种思维定式又由人的经历所形成。但现在更多的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如果有人去看心理医生了,旁人往往会把这个人定性为有问题的人。”
不过,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心理咨询业的市场还是逐渐凸显出来。华汇源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赵荣凤说,几年前,咨询中心几乎一整天一个来咨询的人也没有,如果在一天中能够接到一个咨询电话,大家就欣喜得了不得。这两年,来咨询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人们的观念明显在改变。现在,社会上主动做心理咨询的人数正以50%的速度递增着。
心理医生素质将越来越高
心理咨询业的发展对男性不育专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据调查,我国心理医生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人仅占所有心理咨询工作者的2%。而在美国,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要占到87%。据了解,心理咨询职业共设有三个等级———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师和高级心理咨询师。其基本的文化要求仅是中专毕业。同时,心理咨询机构对于咨询员的培训力度也相当不够。在有些机构,员工培训一周后便可以上岗,根本无法自如掌握专业知识和咨询技巧。一些咨询员甚至态度恶劣,给心理咨询业整体造成不良影响。
高文斌博士表示,虽然目前我国从事心理咨询的专职医生并不多,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已经启动了在我国进行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的相关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接受心理咨询也许就会成为人们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据悉,国家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和中国保健科技学会男性不育专业委员会也将在北京市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心试点举办男性不育专业人才培训,共同开展针对具有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的医科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社会人员开展男性不育师的初、中、高级专业培训。经过严格培训和考试后,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颁发统一的《男性不育专业人才证书》,登录全国人才流动网,统一向全国输送、推荐。
国家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男性不育专业人员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医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男性不育技术与方法,帮助人们维护心理健康、实现成长与发展的专业人员。男性不育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虽然在运用的基本理论经和技术、服务的对象与方式上有某些重叠和共同之处,但男性不育专业人员的服务对象的范围比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要大得多。我国虽然目前尚无男性不育专业人员,但其功能实际上在由心理治疗专业人员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分担着,这一现象与专业分化越来越细的国际潮流不相符合,非常不利于我国男性不育事业的发展。事实上,用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并不能完全代替男性不育。后工业社会的物质化和非人性化现在已经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提出了挑战,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科技、经济加速发展时期的中国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人格健康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所以,男性不育目前在中国还属朝阳产业。随着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尤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男性不育事业必将蓬勃发展。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