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男性不育 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许多人对心理疾病讳莫如深,对心理咨询“羞羞答答”,这给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造成了一定困难。鉴于此,我从本班实际出发,以争创优秀班集体为目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试验田和突破口,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做了一些初步尝试。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氛围,使班中没有孤独者,有效防止心理封备
中学生因为长期处于一种升学压力的强制性学习之中,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浮躁的不健康心理。因此,作为班主任就应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有效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就我们班里的学生来讲,他们中多数同学入学成绩很好,有的甚至是来自各个初中的第一、第二名,虽然他们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但也不能排除他们中就没有心理不健康者。假如由于一次成绩的不理想而受到老师的“慢怠”就会形成心理劣势从而处于压抑状态,最终就有可能诱导心理封闭。
组织人际关系新结构,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成为指导实施男性不育,防止心理封闭的重要途径。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使同学们在班里感到愉快温暖,就会使每位同学拥有“因为有了你,世界变得更美丽|”的良好心态。从而使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有这样一件事,高一年级时有位学生不幸父母离异,父母没有人愿意要他,从而使他陷入到极度的痛苦之中。他觉得自己从此没有了依靠,感情一下子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不想上学,甚至不想见人,终日在家里以泪洗面。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及时与家长联系,不仅给家长做了许多思想工作,而且与班干部去这位同学家里去看望他,开导他,送去全班同学的关怀、温暖和火一般的心。老师和同学们他补上拉下的课,和他一起重温班里集体中一幕幕互帮互助的学习生活。这位同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重新振作起来。在一次《我们共有的风采》主题班会上,他以《我在想什么》的抒情诗,抒发了对老师、同学和班集体的爱和感谢。在班里,不论哪位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都会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由于有了爱,我们班更加团结了,同学们都能以满腔热情积极投入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而且表现突出,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可见,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班集体中处于有利角色地位,人人感到温暖,人人拥有愉悦的心态,就有利于心理健康,有效的防止了心理疾患的发生。
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利于学生充满信心的面对现实,面对挑战,克服自卑心理
马卡连克在阐述他的著名的远景教育原则时曾指出:培养一个人就是要把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景,利用已有的前景,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景。我们的学生是属于“少年多志”的年龄,如果他们一次考试失败,许多人就自惭形秽,产生自卑感。为此,我本着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原则,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又“不舍细流”,从细微处入手,使学生“可望”,经过一番努力后又“可及”,从而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为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体系,我没有向学生提出“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有什么特长”等等之类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写“你喜欢什么”。这样,同学们的顾忌会少一些,在轻松的气氛中,他们的特长就随之表现出来。有一位学生,喜欢绘画,也很有功底,因为学习成绩差很自卑,从不在班上“露相”,当我发现了他的特长后,我用世界上许多工匠、科学家的成功故事,告诉他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鼓励他的同时,还为他提供表现其才能的机会。鼓励他多次参加班上及学校的绘画、篆刻比赛,获得了老师及同学们的好评,于是他对自己逐渐有了信心,在他的积极参与下,班上的橱窗多次获奖,每次获奖时,它的脸上上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学生无论在哪一方面的了成功,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以良好的姿态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过程中,我把班级的远、中、近目标与个人的远、中、近目标分块结合,体现目标的层次性,使学生在达到近景目标的同时,看到中远景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这个层次目标又分为总目标和子目标的实现,为总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铺设台阶,使总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逐层推进,树立起立大志、建大业的理想和抱负,使个人的目标和情感世界不断升华,从而使后进生摒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的面对社会。
三、开展系列活动,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克服人际交往的困难
交往是人的生活需要,但许多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会发生困难,在一次《你、我、他》主题班会上我问了大家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家里来了客人,父母不在家时,你怎么办?”有的同学说,:“我会打电话给父母。”有的同学说:“我会告诉他,父母不在,让他下次来。”只有一个学生说:“我会请他进来,让他坐下,请他喝水,在告诉他父母不在,有什么事我可转告。”大多数学生反映,遇到陌生人,特别是异性,即使是在自己家里也会脸红心跳。可见,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建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具备的热情大方、神情亲切、动作自然、文明礼貌等一般能力。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待人,以人为善,从而使学生顺利冲破人际交往困难的怪圈。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形成集体并通过集体教育学生的手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班级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为全体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自身才能的舞台,从而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活动的准备和开展过程,促进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交往能力。
四、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克服依赖心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依赖程度越高,其承受能力就越低,如何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认为在健康心理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使它们都能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让每个学生都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采用班为干部轮流制、值日班长制和代理班主任制。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学生有机会体验不同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将近两年的实践,班上一半学生有半学期的班干部经历。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当了两个月的学习委员,自我感觉挺好,过去我没当过班干部,这段经历,使我得到了锻炼,也体会到了凡事只要有信心,有责任心,认真去做定能做好。”大量的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机会,不断丰富他的人生经历,不仅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会有所提高,而且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也好做多了。在《相聚2000年》〉主体班会上,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十分精彩,有的扮记者,有的扮企业家,有的扮演医生,有的扮演外交家等等,大家一扫过去的依赖心态,表现出敢想敢为的自主自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