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流电网的波形每秒有50次上下起伏(即50赫兹的频率)。荧光灯管采用50赫兹的市电,每秒会有100次一亮一暗的闪烁。交流电频率引起的亮暗强弱“频闪”对于长时间在这种光环境中工作的人眼会产生很大伤害。
如果在灯光下运用电脑,通常电感镇流器日光灯频闪与荧光屏帧幅闪动重叠,形成光共振,对人视觉系统伤害更大。因此,欧洲电工委员会早在1997年就禁止在有电脑荧光屏办公室安装运用电感镇流器日光灯。
照明灯具的光谱也会对视力产生影响。太阳的光谱为100Ra,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可显示出真实的颜色。目前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要求在居室和办公场所,灯光的光谱达到80Ra。即便如此,在电光源的照射下,颜色仍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真。
“从技术角度来讲,照明光谱与太阳的光谱越相近越好。但是一个单独的光源很难有这样的光谱范围。现在很多白炽灯,包括LED的照明光源与太阳的光谱成分并不一致。因此,人眼长时间地暴露于这种环境中也是不健康的。”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白廷柱说。
同时,室内照明必须避免或减少眩光干扰。如果灯具、窗口或其他区域亮度比室内普通环境亮度高得多,人们就会感受到眩光,引起眼睛酸痛、流泪、视力降低。教室内需要安装窗帘,以备在艳阳高照时,避免眩光的产生。
“宅”出照明隐患
照明条件不达标会对视力造成不利影响,然而,数字化生活的普及更是让很多人每天都置身于不健康的照明环境中。
“现在学校教室多数都用荧光灯,还是一个不错的光源。目前来看,还没有能够替代它的更合理、更经济的光源。”张姓研究员说。
他认为,合理用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现在的学生在屋里“宅”的时间比以前长很多,休闲时间也都在做大量用眼活动,缺乏室外活动,这是问题所在。
“青少年眼睛近视的根源不是在于光照的条件达不到,而是应该从学习的压力以及高强度的用眼环境中解放出来。”白廷柱表示。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粒子具有穿透作用,在通过人体的时候就会对人体组织产生破坏。照明光线穿透性很微弱,在短时间内,人眼可能感觉不到光源的刺激,但是长时间就有危害。”白廷柱补充说。
(责任编辑:徐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