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幸福家庭万里行”走进四川

2011-10-24 00:53 | 责任编辑: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来源: | 点击: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19日讯(记者 向国荣 黄国苗)今(19)日上午9点,“2011·中国幸福家庭万里行”走进四川,在成都市举行了启动仪式。国家人口计生委副巡视员王华宁、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副主任伦秀伟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四川省人口计生委、成都市人口计生委、成都市各区县人口计生干部及社区群众代表、基层人口计生干部代表、再生育对象代表近4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生理知识

性爱故事

启动仪式现场

正式启动

  “2011·中国幸福家庭万里行”活动,旨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理念和正确的幸福观、价值观,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帮助和激励广大家庭增强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文明,提升中国家庭的幸福感。

  四川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刘家强出席启动仪式并在讲话中说:“2011·中国幸福家庭万里行”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文明,提升中国家庭的幸福感。作为活动的第七站,四川活动的主题为“和谐·希望”。

  近年来,四川省计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高举“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旗,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健全服务体系、促进民生改善工作重点,始终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力参与灾后重建,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组织了庞大的服务资源,构建了通畅的服务渠道,规范了完整的服务细节,开创了“五个一”的全程服务机制,做到了服务工作的每个流程都在服务人员的掌握之中,服务对象的每个变化都在专家的关注之下,灾区再生育婴儿3000余名,创造了60%以上为高龄妇女的再生育群体怀孕率达90%以上的医学奇迹,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灾区群众的衷心拥护。

  据悉,四川省通过对计生家庭和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的展示,充分表现了四川省在积极倡导和谐幸福、健康文明新型家庭文化和生活理念上的探索,在促进人口素质提高和家庭发展能力提升上的不懈努力。

  相关链接:

  再生育服务赢得多方满意

  汶川特大地震后,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四川省迅速启动了灾区免费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3年来,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在现有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下,各地将再生育服务工作做到了极致。广大人口计生工作者采取“上门服务、定期服务、跟踪服务、协调服务、重点服务、应急服务”等多种方式,对再生育家庭真正做到了从孕前、孕期、分娩到产后随访的全覆盖全方位全程免费服务。地震灾区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全部“开通再生育审批绿色通道”,普遍落实“一家一档、一卡通服务、一对一服务、一月一访、一月一报”的“五个一”服务的要作机制,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涉及全省14个市、54个县、1041个乡镇。省、市、县调动各种优势技术服务资源,指定140余家机构承担再生育服务工作;组织人口计生干部2800多名,技术服务人员3100多名,大范围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指导、走访登记、对象甄别和技术服务工作;成立再生育服务指导组,省级指导组58名专家涵盖了妇科、男科、儿科、中医、心理等多个学科,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实现再生育的愿望。3年的艰辛,创造了60%以上为35岁以上高龄妇女再生育群体,怀孕率达到了90%以上的医学奇迹。截止今年9月底,已出生婴儿3106个,得到了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这项工作被誉为中国救灾的创新之举、亲民之举、务实之举。省人口计生委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贡献奖”。

  人口计生服务体系灾后恢复重建顺利开展

  四川省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人口计生服务体系的毁损,严重影响了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国家和四川省人口计生委高度重视地震灾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的恢复重建工作。全省迅速启动人口计生服务体系灾后重建规划。国家总体规划下达后,根据省委省政府“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经过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共同努力,四川省39个国定极重和重灾县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667个灾后恢复重建土建项目全部开工,截止2011年6月底,有645个项目完工,完工率96.7%,完成投资57.45亿元。购置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67台,完成投资1691万元。购置设备28642台(件、套),完成投资1.17亿元。灾后恢复重建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需求为中心,开展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重建规划和建设,配备与人口计生服务机构功能要求相适应的技术服务、宣传教育和信息传输等设备。恢复重建的服务机构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和“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科学规范、优质高效”要求。同时,积极引进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人员培训,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恢复重建的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发证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经过灾后恢复重建,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基本形成了以“县级服务中心为龙头、乡级服务站为骨干,村级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成的服务机构均已投入运行,有效发挥着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保健、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功能。特别是在为灾区再生育家庭提供孕前、孕期、产后和婴儿养育的全程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灾区社会稳定和谐作出了贡献。

  地方性利益导向政策丰富多彩

  四川省委、省政府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少生快富“三项制度”全部纳入了民生工程。今年,奖励扶助受益人群扩面,将夫妻单方为农村户口的计生家庭也纳入奖励扶助范围。2011年三项制度受益人群80余万人,兑现资金5亿多元。截止2011年,三项制度惠及330余万人,发放资金24亿多元。各市州、县区市不断创新利益导向政策,努力做好利益导向政策与民生政策的衔接,丰富了四川省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内容。全省15个市(州)的民政系统在实施安居工程中把计划生育无房和住房困难家庭优先纳入实施范围,县人口计生局为这部分家庭立案督办。全省145个县对自觉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夫妇实行50-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泸州市、资阳市、眉山市、雅安市等地计划生育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时,参合费用个人承担部分个人适当缴纳,主要由政府给予补贴。攀枝花市、内江市、宜宾市、资阳市等地建立了农村计生独女户、双女户助学奖励制度,对凡就读高中、初中、小学的农村计生独女、双女困难户,安排县、乡、村有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使其不失学,同时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计划生育家庭女孩每人一次性给予300-5000元不等的奖励。温江区、金堂县、贡井区、东兴区、隆昌县、兴文县、筠连县等地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金(风险基金),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用于计划生育家庭成员意外伤残、死亡、重大疾病的救助和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帮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文章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Copyright© 2011-2012 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QQ:4847844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