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宝典:长寿其实就这么简单(5)

2012-02-29 20:00 | 责任编辑: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来源:网络转载 | 点击:

Part1 心中有爱更健康  (7)

迁居老人的失落感。是指自认为失去人生价值的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原来在老住宅区曾承担一定社会工作的老年人,在新的环境中失去了这个社会角色,有时会觉得好像是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有的还会觉得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产生烦躁不安或心情沮丧的情绪反应。

迁居老人的衰老感。是指自我感觉体力和精力迅速衰退,做事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迁居后的老年人每天有较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而缺乏适量的活动,故而产生了体力下降、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等衰老的感觉。

迁居老人抑郁症或焦虑症的加重。原来就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老人由于对新居环境的不适应会加重病情。

迁居老人心理问题的防治措施:

第一,提前做好迁居的思想准备工作。有迁居可能的老年人应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并对新居的环境多进行观察了解。属于集体拆迁的地区,最好是与平时关系较好的街坊邻居一起购买新住宅,以便到了新环境之后能够相互照顾。

第二,做好迁居后的生活安排。老年人迁入新居后的前半年是其不适应感最强烈的时期,不与老人一起居住的子女要多到迁入新居的父母家去看一看,多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子女与老人的住宅最好在一个小区,提倡所谓“一碗汤”距离,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相距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

第三,迁居后的老人要尽快适应环境。在新居环境中的老年人要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和社区活动以消除不适应感。我们提倡老年人要“走出小天地,融入大自然”。

第四,加强对老年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防治,以免因迁居后情绪波动而发生意外。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喜

应邀写字很累人

前两天,偶遇一老年朋友,见他一脸倦容,我连忙问他怎么了。他说:“唉,真是老了,写了一天字,一个星期都没有缓过来。”

我很纳闷,不就是几个毛笔字嘛,居然被累成这个样子。公园里还常有拿着水笔去练字的呢,岂不是找罪?

当天,我就把这件小事讲给一位中医朋友听。他严肃地告诉我,这一点也不奇怪,练书法的人常常会犯这个“毛病”。

这位中医朋友是书法家协会会员,他解释道:“爱好书法的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完美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在自我感觉很好的时候下笔,这个时候可能是凌晨,也可能是午饭时间;第二,写好后,要仔细端详,找毛病,一旦发现有不好的地方,就放弃,重写;第三,要一气呵成,思想高度集中,不能有半点懈怠。”

他还告诉我:“写字的人有个潜规则,知道写字很辛苦,从不找人要字。”

听了这些话,我的脸红了,因为我总向他索要书法作品。也才明白,“要字”因为有时间限制,本是修身养性的事儿一下子变了性,成了考试“负担”,再加上他们的完美主义“通病”,难免让他们受累。

逢年过节,想把书法作品当礼品的人,请不要向身体本就不好的老人要字,因为要字可能就是要命啊。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李海清

让便携秤尽早下岗

我母亲是位退休老教师,做事非常认真。退休后为了买到足斤足两的菜,她特意买了一只质量非常好的便携秤。

Part1 心中有爱更健康  (8)

母亲常说,在小区里的便民菜亭里买菜,虽然分量足,但是菜的品种比较少,有的不新鲜。小区的菜贩子看到拴在布兜子上的便携秤,一般都不少给分量。小区外面的早市就不一样了,菜虽然便宜,但分量不够,令她感到气愤的是,菜贩子对便携秤熟视无睹,常常是一斤只给八两。母亲的做法倒也干脆,不是据理力争,就是明白地告诉他们多赚了她多少钱。

我非常担心这种正面冲突会给母亲的安全带来危险,并努力搜集社会新闻,吓唬母亲。比如,有一则消息说,一位老大爷,因为看不惯菜贩子总在秤上做手脚,便多次到市场管理者那里投诉。结果,卖菜的小贩把老大爷打伤了。

我立即把刊登这则消息的报纸拿给母亲看。但她对这种消息不屑一顾,理由很简单——邪不压正。更让我担心的是,母亲非常支持这位老大爷,她认为,社会上就缺少这种敢于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的人。

每次回娘家,母亲在饭桌上谈论最多的,就是她日复一日地与菜贩子做斗争的经历,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虽然心里惶恐不安,但要假装声援她。

我把母亲的做法和自己的烦恼,向一位研究老年心理学的朋友倾诉,不料专家却先批评我。专家认为,我母亲的做法属于正当维权,从本质上讲没有错,如果一开始就把她的做法彻底否定了,再接着用新闻吓唬她,等于把她彻头彻尾地否定了。每个老人都非常在乎儿女的看法,被儿女批判,比她从社会上受到的不公平还难过。

可我担心,一旦理解了母亲,岂不等于支持她的冒险行为呢?专家再次否定我的想法,他说,您可以劝母亲,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要买到新鲜的菜,如果只能接受八两秤,就要给自己一个能接受的理由。

我发现母亲非常爱孩子。记得有一次,她告诉我,看着菜贩子的小孩和父母顶着寒风卖菜,觉得孩子非常可怜。于是,我趁着她再次念叨这件事的时候,顺水推舟:“妈,我觉得菜贩子很值得同情,他们给您少分量可能是想给孩子买一枝铅笔,买一个本子吧。您就当帮他们一把吧。”从此,母亲不再用便携秤了。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李海清

有的老人为何贪吃

老年人贪吃?乍一听很多人的反应都是“从来没有这么想过”,但是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有的老人会情不自禁地拿起孙儿们的巧克力、可口可乐尝一小口;有的老人卧室里“藏”着饼干、蛋糕,半夜醒来睡不着就吃上一块;有的老人明明已经吃完饭,但是怕剩下还不肯撂筷子,嘴里念叨着:“宁可撑死人儿,不能占着盆儿……”

从生理角度讲,老年人的食量是逐渐减少,似乎并不具备“馋”的客观条件。因为老年人主管消化、分泌胃酸的胃黏膜萎缩,胃蠕动能力减弱,胃排空时间延迟,小肠的吸收功能差等,人体各器官衰退,食量应该逐渐减小。但是,有些老人的“贪吃”可能是由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都能让老人的一些行为看起来有些不一样,比如吃东西上,就比正常人要显得“贪”一些。

其实,更多老人贪吃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其实是其内心焦虑的外在表现。认为,心理学上有一个规律:人缓解内心焦虑的一个惯用方法就是“放纵”,“贪吃”就是放纵的一种方式。那些退了休没有事做,和子女沟通机会少,而且没有什么爱好和情趣的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内心空虚、焦虑和孤独,其根源就是没有什么生活内容。但是无论是老年人自己,还是子女都很难意识到真正的内心原因。中国人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老年人更是如此?为了缓解这种内心压力,自觉不自觉地就会选择一种最直接、最快速也是最隐蔽的办法——“贪吃”。但是这种“贪吃”是用满足生理需要的手段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其结果将永远达不到缓解“内心焦虑和压力”的目的,反倒会对躯体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文章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Copyright© 2011-2012 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QQ:4847844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