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宝典:长寿其实就这么简单(26)

2012-02-29 20:00 | 责任编辑: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来源:网络转载 | 点击:

Part3 少吃多动养肠胃(12)

《黄帝内经》主张:“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年录》中指出:“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可见,古人很早就发现节制饮食可以抗衰老、延寿命,经常饱食则使人早衰,对人体有害。

国内外病理学研究表明:经常饮食过饱,不仅会使消化系统长期负荷过度,导致内脏器官过早衰老和免疫功能下降,而且过剩的热量还会引起体内脂肪沉积,引发“富贵病”和“文明病”。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长期饱食会导致大脑早衰。因为饱食后,胃肠道循环血容量增加,造成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使脑细胞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引起冠心病病人发作心绞痛,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等。

有关学者还证实:饱食能诱发人脑内一种叫做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饱腹后,它在大脑中的含量要比吃饭前增加数万倍,而且其数量的增长与食量成正比。这种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被证实是促使脑动脉硬化的元凶,脑动脉硬化与老年痴呆密切相关。学者还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约20%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在他们青壮年时期皆是饱食的“美食家”。

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饱八分,通过调节食量来推迟大脑的衰老过程。人过中年以后的进食方式应该像“羊吃草”那样,饿了就吃点,每次吃不多,胃肠总保持不饥不饿不饱的状态。我国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总结的秘诀是:“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只有这样,才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专家荀晓霖

老人远“三白”近“三黑”

离休以后,没有什么别的可享受了,吃饭算是一种享受,是享受生活。但是,现在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饭桌上很紧张,您刚要夹一块带鱼,儿子说:“这个胆固醇高,不能吃。”那就吃一块肉吧,姑娘说:“肥肉脂肪多,别吃。”

我看不要这样,吃饭要有一个放松的心情。保持膳食平衡,并不是说哪一些食物能吃,哪一些食物不能吃。

对于老人来说,在饮食上最好做到远“三白”近“三黑”。

“三白”指的是盐、糖、猪油,要少吃。而“三黑”是指蘑菇、木耳、黑米,要经常吃这些食物。

对于盐、糖、猪油,不要单一地拒绝,还是要适当地吃一些。而且,人体需要合理地摄入这三白。盐一般来说盐每天不超过5克,每餐里帮助提提味就行,糖是人体必需的基础物质,但不能摄入过多。肥肉如果烹饪合理(慢火1个小时),能使不利于人体的饱和脂肪酸下降。

蘑菇、香菇、黑木耳和其他菌类,都是有益健康的食品。它们也属于“黑色食品”之类。有人还把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以及海带、紫菜、乌骨鸡等食物都算入“黑色食品”的范围。

黑木耳是好东西。为什么呢?它有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

如果每天吃一点儿黑木耳,可以起到抗血管堵塞的效果,成为天然的抗凝剂。黑木耳有补血、活血功效,可抗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可防治冠心病、动脉硬化。

香菇外皮黑黝,对胆固醇有溶解作用,可降血脂、血清胆固醇。由于其含多量的维生素D,故多食可预防骨质疏松。另外,经常食用香菇,还有预防癌症和预防感冒的作用。

Part3 少吃多动养肠胃(13)

海带、紫菜属于藻类食品,富含褐藻胶、碘、钙、甘露醇、粗纤维、维生素B族等成分,有助于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疾病。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专家李瑞芬

老人多吃发酵的粗粮

许多老人餐桌上的粗粮,大都是玉米面粥、高粱米饭、荞麦面条等,如果能把粗粮换个样做,加些酵母发酵,就会为粗粮中的营养“添色”。

粗粮中含有大量的不溶性膳食纤维,虽然能增加胃肠道的蠕动,缓解老人“排不畅”的烦恼,但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肠道吸收某些矿物质元素,如钙、铁、锌等,这些矿物质元素又是骨骼、心脏等健康不可缺少的,如果长期吃一种形式的粗粮,在营养补充上无疑是顾此失彼。而将粗粮发酵正是缓解了这种矛盾。因为,酵母菌可促进植酸酶的活性,使这些矿物质元素在肠道的吸收有明显的改善。没有经过发酵的粗粮在口感上较“硬”,而发酵后会让其口感“变软”,吃起来好吃一些。

同时,发酵后的粗粮,除了原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维生素B的含量被尽量完整地保存下来,能够让老人尽量多摄入,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敏感性,特别是对眼睛有好处。

一定要用品质比较纯的酵母,否则会影响发酵的效果,有时会“发不开”,口感和营养都会有损失。

因为粗粮在口感上“不香甜”,对胃肠道功能较弱,饭量差的老人来说,最好“粗粮细做”,用发酵后的粗粮在做馒头时可以加点牛奶,以便增强钙元素的含量,或加点能够补气补血的红枣、能够开窍醒脑的核桃等。

当然,要是家里有个小烤箱或微波炉,老人还可以用粗粮烤制香甜可口的蛋糕,这样,蛋糕中的“内容”不妨多放点,像葡萄干、杏干、花生等,对身体都有好处,蛋糕出炉后还可以浇点巧克力酱,周围搭配上各色水果,看起来让人食欲大开。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郑帆影

支持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刘英华

春天常喝“三皮汤”

春天忽冷忽热,老人很容易反复感冒,预防风寒感冒,我有个私家小秘方——“三皮汤”:白萝卜皮(用1根白萝卜的皮,最好带缨和根)、鸭梨皮(两个鸭梨的皮,最好带核同煮)、荸荠皮(20~30个荸荠的皮)。

我已经喝了两三年,还向我周围人推荐,此汤在感冒初期或感冒多日不愈时服用效果好。因为白萝卜、梨和荸荠都有很好的止咳化痰的作用,它们的皮还有清热去火的作用。

将原料仔细刷洗干净,再用水冲两遍,削皮,将皮都切成小碎块放进砂锅里,加1?5升水,水要没过原料。大火煮10分钟,改小火,用勺子搅一搅、翻一翻,再煮20分钟。等水熬剩下一半,就熬好了,稍加沉淀,倒出皮,加些冰糖。分两次饮用,趁热喝。糖尿病人服用“三皮汤”可加少许的盐。

作者:马玉玲

八成饱是“保胃秘方”

原河南医大副校长刘鼎业很传奇,有人曾以打油诗概括为:“逃过荒,吃过糠,扛过枪,跨过鸭绿江;进过藏,渡过洋,献血救病伤,晚年办学忙。”今年78岁的他,胃肠道、心血管系统都很健康,血压、血糖均正常。体形保持良好,身高1?71米,体重60公斤。2006年被郑州大学评为“健康老人”。他讲述了自己的“保胃秘方”。

我21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手术队在野战医院,距前线很近,需要手术的伤员必须立即手术。我当时还在实习,主要担任助手,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有时也搞麻醉。工作很紧张,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要连续做几个手术。吃饭很难定时,有时抽空吃点饼干喝点粥,对胃很不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文章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Copyright© 2011-2012 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QQ:4847844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