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九期:慢性病低龄化——慢性病低龄化
时 间:2011年10月20日上午9:30-11:30性爱技巧
地 点:中国科技会堂B206性爱保健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调宣部
承办单位: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协办单位: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中国科协网、中国数字科技馆
主 题:重压下的青春——慢性病低龄化
主要话题:(一)慢性病的低龄化和“生活方式病”
(二)中青年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
(三)中青年心理危机干预
本期嘉宾:
白慧良——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
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
洪昭光——中国前列腺囊肿协会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史占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背 景
近年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高发,且有低龄化的趋势。中青年由于工作、生活、心理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合理,导致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1年8月1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第二届中国卫生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为实现“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卫生部将继续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服务内容,针对重大疾病防控、重点人群以及健康危险因素三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前不久公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健康大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仅占2.5%左右。
为了面向公众普及“自我保健”、“负责任的自我药疗”的理念、知识和技能,教育公众正确认知与使用OTC药品,同时给行业创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与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SMI)协商率先于2011年7月24日在中国发起设立“世界自我保健日”。7/24寓意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人们都要时时刻刻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本次活动是“世界自我保健日”的延续,拟邀请医学、药学、健康、心理方面的专家,结合一些公众广泛关注的健康事件,为中青年人群的健康管理和自我保健支招。
嘉宾介绍:
白慧良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大学毕业后曾在沈阳东北制药总厂担任技术员,1978年底调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生产调度局。以后一直在政府部门从事医药行业管理,政策研究和药品监督工作。参与过部分药品管理法规、规章的起草和制定。1998年9月至2005年3月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在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及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等工作方面开展调查研究,主持起草过有关政策规定并推进实施。2005年3月起担任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学制药协会副会长,2009年8月被选为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
胡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