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高发为膳食习惯敲响警钟
2011-07-31 07:25 |
责任编辑:admin
| 来源:未知 | 点击:次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完成的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了69%,死亡率增长了29.4%。
研究同时还指出,过多食用猪、牛、羊肉能使结肠癌、肾癌的危险性升高;多摄入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可导致包皮过长内膜癌和卵巢癌;腌、熏、晒、炸等方法加工处理的食物吃多了,与口腔、食管、胃、胰腺等消化道癌以及鼻腔癌、喉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摄入黄曲霉菌污染的食品则与肝癌有关。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医学营养学专家史奎雄教授认为,癌症的饮食预防不仅应尽量减少食物中的致癌物质摄入量,而且膳食结构要合理,并要有意识地增加保护性的营养,如维生素、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研究证实,许多膳食成分可诱发细胞死亡,某些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可抑制细胞自发性突变,大约有1/3的癌症死亡可以用实际可行的膳食方法避免。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粮、薯、豆类在食品结构中的比例明显下降,而动物及油脂类的摄入量则明显增加。为此,医学专家呼吁,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亟待改变,癌症预防要从生活的每一天开始。
哪种膳食结构较合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欧美一些国家以鱼、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为主;东欧一些国家以粮谷和动物性食物并重;日本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占一定比例;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是以粮食为主,这也是典型的东方性食物结构类型。
我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形成了“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肋、五菜为充”的以素食为主的膳食结构。膳食中的蛋白质、热量处在较低水平,多种营养素(视黄醇、核黄素、钙、锌等)处于缺乏水平。
那么,究竟哪种膳食结构比较合理呢?营养专家们认为,在上面所说的几种膳食结构中,以日本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占一定比例”的结构更趋于合理。
膳食习惯怎么改
健康教育人士认为应从以下8点做起:
一、改变“咸则香”的观念,饮食淡些、淡些、再淡些。
努力做到3口之家每月使用食盐不超过500克为适度。特别是高血压好发年龄(40—50岁)的人群,高钠对血压的影响尤为明显。高盐饮食还容易诱发胃癌等恶性肿瘤。
二、每日一瓶牛奶。
我国居民缺钙现象较为严重。如果长期钙的摄入量不足,就会引起骨骼、牙齿发育不正常,造成骨质疏松、骨质软化,诱发高血压、心肌梗塞等严重疾病。对钙的需求量特别高的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尽可能做到每天补充一瓶含钙丰富的牛奶。
三、每天吃一只蛋。
蛋是天然食品中营养价值极好的食品,蛋类蛋白质可提供极为丰富的必需氨基酸,而且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非常适合人体需要。蛋黄中的卵磷脂能使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而使其保持悬浮状态。从而防止胆固醇和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有预防血管硬化作用。此外蛋类也是无机盐和维生素的良好来源,钙、磷、铁的含量也比较丰富。
蛋的营养价值虽高,但一次不能多食,多食不仅对人体无益,反而会增加胃肠负担,有碍健康。另外,蛋一定要煮熟了再吃。
四、每周一顿海鱼。
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几乎不生糖尿病,冠心病死亡率也很低,日本人是世界上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低的国家。因为爱斯基摩人是以海洋鱼类为主食,日本人食鱼较一般国家也多。那么,为什么吃鱼多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发现鱼油特别是海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脂作用。健康教育专家研究认为,每周餐桌上有一顿以上的海鱼,对防治高血压和冠心病大有益处,同时还有预防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功效。
五、鸡、鸭代替猪肉。
健康教育专家建议调整膳食结构,改变以猪肉为主要动物性食物的结构,增加水产品和禽类的摄入量,尽可能用鸡肉、鸭肉代替猪肉(禽肉脂肪含量相对比猪肉低),以减少脂肪摄入量,同时又可保证足够动物蛋白的摄入。
文章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