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摄生家依据日夜阴阳的变更次序制订了“十二时辰摄生法”。
1.卯时(5:00—7:00)。见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滚动两肩,运动筋骨,先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再将两耳揉卷五六遍;然后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弹中指、击脑后各24次。然后去室外打太极拳或练其他导引术。
2.辰时(7:00—9:00)。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方针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稀饭,宜淡素,宜饱。饭后,渐渐行走百步,边走边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虚亏,渺小运动和推拿腹部可冲动肠胃爬动,增强消化。
3.巳时(9:00—11:00)。此时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养花。疲惫时即闭目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数十口。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为说话耗气,老年人历来气弱,所以须“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00—13:00)。午餐应美食,不是指家常便饭,而是央浼食物暖软,不要吃生冷坚忍的食物。只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涤去油腻,然后午休。
5.未时(13:00—15:00)。此时或午眠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或欣赏时事(相称于古代人看报),或做家务。
6.申时(15:00—17:00)。此时或读名人诗文,或练书法,或去田园绿地,或观落霞。
7.酉时(17:00—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能。晚漱口,涤去饮食之毒气残物,以利口齿。
8.戌时(19:00—21:00)。渺小运动后歇息。睡时宜右侧,“睡如弓”。先睡心,后睡眠,即睡前什么都不想,天然入睡。
9.亥子(21:00—1:00)。安睡以养元气,环境宜静,消弭捣乱。“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通畅,不要只稳固一种式样。
10.丑寅(1:00—5:00)。此时为精气发生之时,人以精为宝,宜限制房事,但也不宜强迫,60岁自此可20日或一个月一次。
空门食疗奇方音讯泉源:左山禅寺 宣布时光:2008-8-18 11:59:00
空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涯虽贫困,但长寿者触目皆是。究其缘由,除了欲壑难填外,还在于佛家从古到今堆集了一套特殊的祛病健身良方。近来,小日学者经由深入查询访问研讨,将佛家医治方式编写成一本《空门秘传除病健身法》,很受读者招待。现选其杰出局限介绍如下: 金桔治胃溃疡 金桔中含有大批的维他命C,还含有维他命B1、维他命B2、钙、磷、铁、脂肪等营养红分。其重点成分是维他命C含量比一般的柑桔高出数倍。金桔不只对医治咳嗽和喉痛有效,对胃溃疡也有疗效。方式是,每吃2个~3个金桔即可采一小把金桔叶当茶饮也可成效。还能够将干金桔5个~6个加600毫升的水,煎至300毫升左右,逐日分3次服用。
丝瓜水治神经痛丝瓜水的facial作用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丝瓜含有蛋白质和果胶等有效药用成份。现实上,丝瓜水的功能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对神经痛有殊效。在古代印度,释迦也把丝瓜水作为药物,医治头痛、腹痛、神经痛以及呕吐等。若医治神经痛,可把丝瓜水温热自此饮下,用量要依据症状而定,大约1日90毫升左右,大约用丝瓜茎里泌出的水抹患部。
青瓜医治心脏病 寺院药方把青瓜列为主要的药用蔬菜,因为青瓜的根、茎、叶对医治心脏病有殊效。方式是:将青瓜叶、茎、根阴干,然后煎煮当茶饮,用一般的茶碗,天天喝上五六次,其用量在开端时可淡一点,然后逐日渐渐地加浓。
马铃薯汁对胃癌有疗效马铃薯俗称马铃薯,常食可增强体内的天然治愈力,这已成为防治胃癌的襄理疗法。马铃薯汁含有钙和大批的维他命C,此外,还含有维他命A、维他命B2、K等维他命群及氨基酸、铁等矿物力质,是一种碱性食物。还因含有酪氨酸而能增强心脏的性能,并可温暖身材;它还能冲动眼的性能,有醒脑、降血压及排出体内多余盐份的效用。方式是,将5个左右的马铃薯去皮、去芽,剁碎后布包绞取其汁,天天早饭前饮用,每次150毫升左右。
无花果医治痔疮 无花果的果实里含有大批的葡萄糖、果糖等糖份,有柠檬酸、苹果酸、酢酸以及其他酸类,缩阴手术大概多少钱。还含有蛋白质、维他命A、维他命C和酵素,生吃有打消委顿的成就。然则,特殊有效的仍是治痔疮。无花果里有一种叫做磷酸纤维糖的酵素,这种酵素有调剂肠道效用的作用,能促使快速排便。佛教医学把它作为药用果树,用于医治痔疮等多种疾病。防治痔疮,可1天吃三四个无花果。天天迟早用过量的无花果叶子放入浴缸洗浴肛部。
黑豆治气喘 黑豆有着奇怪的功能,医治咳嗽成就很好。黑豆营养雄厚,仅就氨基酸来看,它含有良多人体内欠缺的杜松子酒素和色氨酸,还有龙须菜酸、谷氨酸等推陈出新起主要作用的成分。以及象尿素酶一样的酵素。释迦把黑豆做成药稀饭医治感冒,医治腹痛和食物中毒。用它医治气喘时,用黑豆20克作为1日用量,加水500毫升~600毫升,煎至半量,逐日分3次服用。治腹痛:用黑豆一小把(50克左右)加1玻璃杯水,煎至半量后饮服,即可成效。
柿子医治鼻粘膜炎、膀胱炎、外伤出血 柿子是从古代就已被人们认识的果药之一。特殊是干柿,不管是对由感冒惹起的打喷嚏、流鼻涕的急性鼻炎,仍是慢性粘膜炎,都有殊效。柿子对治感冒之所以会有效,主要是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单宁酸、果胶、酯、胡萝卜素等成份在起作用。干柿子还有止渴、利尿、消炎作用,用于干柿子五六个,加4克黑芝麻,再加水300毫升~400毫升,煎至半量,1日分3次饮用,医治膀胱炎有效。生吃柿子还能够醒酒。外伤出血,可将干柿嚼碎后整块敷在伤口处;治痔疮出血,将柿子烧成黑灰,每次取2克,用白开水服下,即有效。柿子含有雄厚的肝糖和铁、维他命A、B、C等,是医治贫血症的有效食物。
茄子治口腔炎茄子原产印度,早在古代就被用于医治破伤风、乳腺癌、痔疮、乳腺炎等疾病。关于口腔疾病也有效。尤其对口腔炎惹起的口腔粘膜肿胀、腐朽,用茄蒂医治,成就最好。方式是:以茄蒂五六个加水400毫升,煎至半量,用煎汁漱口。
中国素食文化与空门更为接近确有的渊源2008年12月24日 12:50素食网
素食,不即是素斋,并不为佛教所独占,但中国的素食文化与空门更为接近确有其渊源。事过境迁,素食文化在社会展开中历经流变,并日趋成为时兴。值得存眷的是,“新素食”与佛教文化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缘”。 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地已有素食之风,《黄帝内经》等医书中即记录古人“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倡导“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并视素食为一种美德;老庄安静无为的哲学思惟,也倡导寡欲摄生型的饮食观。良多隐逸的文人志士,崇尚天然,认为吃肉使人气浊,吃素使人气清,因此寻求清气,奉行素食准绳。 原始佛教并没有规定规则僧人吃素,而是随缘随化,因此律仪中并没有抑遏食鱼肉的戒条,所以即日的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僧人以及北传中的小日僧人都答应吃鱼肉。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初期,也还来不及形成中国特点,汉地僧人食素是在1400多年以前,由南朝的梁武帝萧衍首先提出,所以素食是汉传佛教僧人特有的规定规则。 梁武帝萧衍虔信佛教,曾三度以身舍佛。因其对佛教典型熟稔于心,依据佛经“戒杀生”的规定规则,于天监十年,即公元511年,梁武帝写了4篇《断酒肉文》,并在皇宫“凤庄门”集僧尼1000余众,宣唱此文。此文第一次提出抑遏僧尼“食一切肉”的主意,并以“王法治问”的强迫办法严加把持,从而形成汉地僧人吃素的轨制,并历来争持至今。同时,梁武帝还倡导臣民吃素,并规定规则敬拜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用三牲猪头,而改成面粉做的就义品。自梁武帝规定规则僧人吃素之后,佛教倡导素食可谓最力,良多大乘佛教典型明文规定规则不得食一切众生之肉,并以因果报应、三世循环观念论证食肉之过失,因此素食便结下了积厚流光的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