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
2011-07-31 07:32 |
责任编辑:admin
| 来源:未知 | 点击:次
老年人随着增龄患病的机会增多,因此服药次数会增加,不少老年病人的服药种类也比较繁杂。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应当引起特别重视,才能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身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性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变化,不同于青壮年。
1、口服药物进行胃肠道后,经过分化和溶解,然后经胃肠粘膜吸收,才能进入血液,流经全身,发挥药物效能。由于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和血流量减少,对一些药物的吸收延迟和减少。
2、老年人的脂肪相对增加,而水份和肌肉却相对减少,溶解在脂肪内亲脂性药物就可能在体内蓄积。老年人摄入蛋白质减少,蛋白分解代谢增加,所以一般老年人血浆蛋白浓度较青壮年低,因此进入血内的药物与蛋白结合部分低而游离药物浓度则增高。为此,老年人用药的剂量和给药次数较青壮年人应相应地减少,才能使血内游离药物保持在合理的浓度。
3、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肝脏,经体内代谢后药物作用减弱或消失。老年人肝内酶活力降低,肝血流量减少,导致药物在肝内代谢速度变慢,使药物在血液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容易发生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4、药物最后大部分经肾排出体外,肾脏代偿能力已下降的老年人,药物经肾排出的能力减小,而容易使药物在体内蓄积。
5、各个老年之间的健康状态个体差异较大,同一个老年人各内脏的老化程度也各不相同,对药物的耐受性因人而异,不易掌握。有的老年人患多种疾病,同时接受多种的药物治疗,容易出现药物间相互作用,增加药效应的协同作用,或出现拮抗反应而使药物效应减弱或消失。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
1、药物是治疗老年疾病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治疗上要做到正确、安全和有效,以达药物疗效最大而毒副反应最小之目的。
对老年人用药标准应严格掌握适应性,由医师根据病情作出决定,做到对症下药,对病下药,切不可药石乱投。
2、服药种类尽量简化。老年人同时可患多系统疾病,出现多钟症状,常多科就诊,几种药同时应用,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协同的拮抗作用,致使毒性反应和副作用发生率骤增。因此老年人用药应昼简化,在同一时间内由医生抓住主要疾病,兼顾次要疾病,精细选择,慎重使用,才能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能用一种药物有效时,就不必用两种药物。千万不可"多多益善",结果事与愿违,增加不必要的不良后果。
3.用药原则应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药物经口服后地肠道分解和吸收,在血洲内与血液蛋白结合后循环全身,到达靶细胞而产生药物效应。在分解、吸收、结合和运转过程中,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药物与血蛋白结合减少,加上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缓慢,老年人常发生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加上老年人肝的酶活性的肾的排泄能力都有下降,致使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副作用。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宜从最小量开始。
4.严格遵照医嘱服药特别重要。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听力、视力减退,常听不懂或记不清医生对服药的嘱咐,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规定的药物品种、服药次数和服药的剂量准确服药,而易发生忘服、误服、重复服或多服,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归好将每天所服的药列出清单,将每次所服的药按早、中、晚分别装入袋中或用纸包好,以便按时服药。服药时由本人或家人核对,以免错服。每个装药水的瓶上或装药片或药丸的纸板上应用醒目的字标明用药方法和次数。让老年人真正做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和按次数服药。
5.当病情好转或治愈后,应遵照医嘱及时减量或停药。多科就诊,几种药同时服用,一定要向各科的医生说明正在服药的详细状况,避免药名虽不同,但药理作用相似的几个品种同时服用。少数老年人用药容易而停药难,屡屡增加服药数量,而且用药时间过长,极易因疗程或剂量过大而造成不良反应或严重的后果。
文章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