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与饮食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表现出的主要症状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和呼吸功能下降等,其中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一旦发生,将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并且治疗收效很慢。骨折危害极大,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要坚持落实以下三级预防措施,尽量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一级预防主要是增加钙质,增强骨质强度,打好基础。从日常生活做起,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奶类及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其他如鱼、虾、虾皮、海带、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补充钙、磷效果也较好,同时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
二级预防以中年人,尤其绝经后妇女为主。此时骨丢失量加速进行,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三级预防主要是针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此时应积极进行治疗,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服用骨肽片等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加强内固定,早期活动,采取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措施。 (区卫生局 马蕊供稿)
平衡膳食预防营养缺乏病
营养与膳食是影响慢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很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等均与营养膳食密切相关。营养性疾病是指具有明显的营养状况不正常特征的疾病。营养状况不正常可由不平衡膳食引起,也与遗传、体质及其他疾病或代谢功能异常等有关,一般是膳食与机体两个方面(以一方面为主)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体营养状况不正常有营养过剩(过营养)和营养不良两种类型,因而营养性疾病也分为过营养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性疾病两大类。过营养性疾病一般是由于摄取过多食物或某种营养素、机体对营养的需要减少或发生某种代谢失调等原因引起,因而有时也称之为代谢病。常见的过营养性疾病主要有: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虽有遗传、体质、神经及精神等多种因素,但脂质营养失调,脂肪在膳食中比例过高,特别是动物性脂肪、饱和脂肪酸摄取过多,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因。胆固醇、纯糖和热能摄取过多,活动量少,能引起肥胖症,临床检查表现为单纯血脂升高、血胆固醇与血脂同时升高、血胆固醇对磷脂比例上升、β-脂蛋白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一系列心血管系统障碍。除此以外,个别营养素摄入过多或不平衡也会引起过营养性疾病,如某些微量元素滥肆强化或服用过多可引起铁、锌、铜等的中毒;摄入过多肝类食物(鱼肝、野生动物肝)和给儿童服用过多维生素A、D制剂,可发生这两种维生素的中毒。
营养不良性疾病常因营养缺乏程度不同而分为营养不足症和营养缺乏症。前者指亚临床性营养不良,后者指有明显临床表现的疾病。营养不良可因食物营养未达到膳食供给量标准,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功能障碍或因生理、生活、劳动、病理等原因对营养消耗过多引起。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主要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必需氨基酸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佝偻病与骨软化病、营养性贫血、锌缺乏症和维生素缺乏症等。 (区卫生局 赵刚供稿)
■为您服务
减肥与饮食
肥胖是一种易发现的、明显的,却又是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现象,也就是说肥胖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也是一种危险的信号,预示着机体存在更难预防或治愈的严重“疾病”。因此,减肥对于肥胖人群有着特殊的社会和生理意义。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体重的增加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体重增加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并增加一些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减肥并不一定非要将体重降到理想体重,这是不现实的,只要能达到纠正代谢紊乱、降低其它疾病危险的目的就可以了。
肥胖的治疗原则一般有三种:一是采取多种方法让机体达到能量负平衡,就是说对于机体来讲,能量的摄入要小于能量的输出,降低能量的摄入通常是指饮食控制法;增加能量的输出一般通过增加活动量来实现;二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来对机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来实现能量需求减少的目的;三是通过外科手术来切除胃肠或局部脂肪来实现减肥的目的。
纵观以上肥胖治疗方法,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仍是目前治疗肥胖最为有效的方法。对于饮食控制法,除控制总能量摄入量以外,还应控制三大生热营养素的生热比,一般是蛋白质占总能量的25%,脂肪占总能量的10%,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65%,因此在选择食物种类上,应多吃瘦肉、奶、水果、蔬菜和谷类食物,少吃肥肉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为防止饥饿感,可吃纤维含量高的食品。对于运动疗法,应坚持低强度长期体力活动(如散步),循序渐进是其中关键。通常运动疗法和饮食控制法并用会取得更有效的减肥效果,但必须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
(区卫生局 孙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