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
营养素有哪些
生活中我们常说人需要摄入营养,那么“营养”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凡是能维持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劳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都称为营养素。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六类。
1.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人体的器官、组织是由细胞构成,而细胞的主要成分正是蛋白质。人体的生长、修复和身体调节、抵御疾病等等,无一不是蛋白质在起作用。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动物性食物以蛋、奶、瘦肉、鱼为主;植物性食物以黄豆、蚕豆、花生、核桃、瓜籽为主。
2.脂肪是储存和供给能量的主要营养素
脂肪保暖隔热,还可以支持保护各种组织,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同样重量的脂肪所提供的热量相当于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倍。
脂肪的主要来源:动物油、植物油、肉类、蛋、黄豆等。
3.碳水化合物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的主要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杂粮中,除了供给能量,还促进其他营养素的代谢,是十分重要的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米、面、玉米、薯类、绿豆、豌豆,果糖、蔗糖、麦芽糖,还有水果、蔬菜。
4.维生素对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
维生素可促进酶的活力或作为辅酶。各种维生素各司其职,缺一不可.需要注意的是脂溶类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等均可在体内储存,不需每日提供,过量还会引起中毒。
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各种杂粮、鱼、肝、肉、蛋、奶、蔬菜、水果、酵母、鱼肝油等。
5.矿物质是人体主要组成物质
矿物质是人体所需的无机物的总称,在人体内含量较多的有钙、镁、钾、钠、磷、氯、硫等,如钙是骨骼、牙齿及软组织的重要成分,钾和钠是维持细胞正常活性的重要成份。需注意的是补充矿物质要适量,且应注意各种矿物质之间的合理搭配。
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各种杂粮与豆类,肉、蛋、奶、骨头、蔬菜、花生、海产品、木耳等。
6.水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
人体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的参与,一个正常成人体重的70%都是水。
(区卫生局 李玥供稿)
膳食纤维是什么
膳食纤维被营养学界称为“第七营养素”,是一种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膳食纤维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适量地补充膳食纤维,可使肠道中的食物体积增大,减少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排便速度,防止便秘,降低肠癌的风险,保持消化系统健康。由于膳食纤维在预防人体胃肠道疾病和维护胃肠道健康方面功能突出,因而有“肠道清洁夫”的美誉;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推迟可消化性糖类如淀粉等的消化,避免进餐后血糖急剧上升,改善糖耐量;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脂的水平,预防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疾病;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溶胀性能,吸水后膨胀,能增加人的饱腹感,又能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降低膳食中脂肪的热比值,相对控制和降低膳食的总能量,避免热量过剩而导致体内脂肪的过度积累,既可解决饱腹而不挨饿的问题,又可达到控制体重减肥的目的;同时,膳食纤维还可延缓和减少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减少和预防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膳食纤维在蔬菜水果、粗粮杂粮、豆类及菌藻类食物中含量丰富。常见的食物中,糙米、玉米、小米、大麦、小麦皮(米糠)和麦粉(黑面包的材料)等杂粮,牛蒡、胡萝卜、四季豆、红豆、豌豆、薯类和裙带菜等根菜类和海藻类中均富含膳食纤维,日常要注意平衡膳食,适量摄入。 (区卫生局 马蕊供稿)
什么情况算肥胖
依照国际惯例,目前常用的判断肥胖的测量方法包括身高标准体重法、体重指数(BMI)、皮褶厚度法、腰围和腰臀比等,这些指标可用来衡量、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并推断对人健康的影响。其中BMI和身高标准体重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测量成年人肥胖程度的方法。
身高标准体重法的计算公式为: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式中的标准体重随性别、身高而异。肥胖度在±10%之内,称之为正常适中;肥胖度超过10%,称之为超重;肥胖度超过20%—30%,称之为轻度肥胖;肥胖度超过30%—50%,称之为中度肥胖;肥胖度超过50%以上,称之为重度肥胖。肥胖度小于-10%,称之为偏瘦;肥胖度小于-20%以上,称之为消瘦。
BMI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英文的缩写,BMI的计算方法是:用人的体重数(以公斤为单位计算)除以人身高(以米为单位计算)的平方。例如对于一个身高1.7米、体重90公斤的42岁男子,其BMI值应为31.1(公斤/平方米)。按照我国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BMI<18.5为过瘦,18.5≤BMI<24为正常体重,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区卫生局 赵刚供稿)
■特别关注
痛风病与饮食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是细小针尖状的尿酸盐的慢性沉积,引起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引起痛风性肾炎,尿酸肾结石等多种并发症。而且痛风让人十分痛苦,病人身体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
造成痛风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进食含有过多嘌呤成份的食品是主要原因。因为如果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身体未能将嘌呤进一步代谢成为可以从肾脏中经尿液排出的排泄物,血中尿酸浓度达到饱和,这些物质就会最终形成结晶体,积存于软组织中。如果有诱因引起沉积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的尿酸结晶释出,就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出现过敏而造成炎症,形成痛风。除此之外,天气变化、外伤、遗传因素等也可以引发痛风。
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尤其是动物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松花蛋、蘑菇等都是嘌呤含量多的食品,要注意科学饮食,合理摄入。而白菜、油菜、胡萝卜与瓜类等黄绿色蔬菜呈碱性,可以促进尿液中尿酸溶解,增加尿酸排出量,利于防治痛风病。
不容忽视的是,饮酒与痛风病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酒精在肝脏代谢时会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液浓度增加,使得原来已经接近饱和的尿酸,加速进入软组织形成结晶而形成痛风。
对于已经患有痛风病的病人,要注意遵循以下饮食原则:一是保持理想体重;二是米饭、馒头、面食等可适量多吃,因为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三是蛋白质合理摄取,并以蛋、奶为主;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四是少吃脂肪;五是大量喝水;六是少吃盐;七是禁酒;八是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九是限制嘌呤摄入,如核酸类保健品;十是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 (区卫生局 李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