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格尔比勒建议,“丑陋恐惧症”的初期患者应培养兴趣爱好或参加社交活动。他说:“克服这种病态心理的最重要举措就是要认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但专家也指出,依靠意志力治疗这种病态的方法不太有效,最好的办法还是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饱和:自杀者的帮凶
“心理饱和”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如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扮演的那名工人,成天做着“拧螺丝”的活,干久了,他看见过路女人胸前的一对钮扣,也用扳手去拧。又如,一位领导参加书法大展,工作人员请他题字,他信手写下“同意”二字。这虽属笑话,却也是心理饱和的典型例子。心理饱和多为负面效应,以下是它的三种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应对策略:
形式一:机械做工
老师布置100道数学题,学生开始做作业时,动作快,做得也正确,但做到后来,速度慢了,还常出差错,并且出现厌烦情绪。同理,工人做同样工作、干部伏案办公等,都可能出现心理饱和的现象,简而言之,他们干腻了。
对策:当每天做同一工作出现厌烦情绪时,不妨自我轻松一番:活动活动身子,极目远眺片刻,或散散步,或与别人说说话,分散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样,可以减少心理饱和带来的精神压力。
形式二:婚外恋
现在婚外恋现象比较多见,其实也是心理饱和在作怪。夫妻结婚几年或十几年,对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自己都了如指掌,彼此之间渐渐失去了当年的新鲜感,一种隐藏着的厌倦开始萌生。此刻,一旦碰到别的异性向他(或她)投来异样的目光,他们便感到新奇、刺激,觉得对方比自己的配偶有趣,假如坠入情网,便难以自拔。综观各种婚外恋,属于心理饱和的要占相当的比例。
对策:虽然心理饱和导致的婚外恋,是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然而,只要“预防在先”,同样可以将它消灭于萌芽之中。一是夫妻双方都要自律,莫放纵,要对配偶负责,对子女负责,对家庭负责;二是要自我“更新”,夫妻都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位,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部让对方永远看不厌的“好书”。
形式三:自杀
心理饱和的能量很大,许多自杀事件均由它而起。所以,有人又把心理饱和戏称为“自杀者的帮凶”。例如某地有名打工仔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为“疝”。他识字不多,误把“疝”字认作“癌”,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因他性格内向,既不向医生求教,也不向父母汇报,自个儿闷在心里。他越想越怕,越想越绝望,最终达到心理饱和的程度,草草写下一封遗书,自杀身亡。
对策:虽然疑心自己患有绝症而自杀的心理饱和现象不是很多,但因对自己患的疾病是否能治愈而产生的心理饱和现象却是屡见不鲜。身为病人,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战胜病魔。若解不开心中的结,可以请医生指导,以求正确答案,将忧虑疏散开来,别让心理饱和成为自己的包袱
你是心理奴隶吗?
“别人怎样想”的奴隶
这种“心理奴隶”最普通,对创造力和人格最具有破坏性,多见于心理不成熟的人。“我多说话,别人就会认为我爱出风头”、“我做那件事,别人会嘲笑我”……大部分这种“心理奴隶”还会去倾听不够资格的人的忠告,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创造力。
对策:1.如果你在模仿他人之后能感觉到快乐,不妨尽力去模仿。否则,你就应该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3.掌握过度饮食时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查普希尔分校的一个专门针对暴食者的研究项目认为,人最容易暴食的时间是清早和快到傍晚的时候,因为这段时间通常是人体紧张和压力感最强的时候。所以,想要控制饮食,这段时间最好离厨房和一切能找到食物的地方越远越好。
伤心而食
1.补充维生素,多晒太阳。华盛顿大学护理学院的学者们认为,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日照能够使人感到振奋。该学院进行了一项试验,让112名有轻度抑郁的女性,坚持每星期有5天进行20分钟的快走运动。同时,让她们每天吃一定剂量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B6,叶酸,维生素D和硒。另外,这些参加者都延长了每日的光照时间。8个星期后,几乎所有人都感到沮丧的情绪有所舒缓,其中25%的人体重下降,虽然她们并没有刻意节食。
2.参加减肥社团。一般这种社团有专家提供相关咨询,还能结交有共同话题和目标的“战友”,这样既可以排解寂寞,又有助于长期坚持,一举两得。北卡罗来纳大学查普希尔分校和布朗大学的研究都发现,参加这些社团的人,半年内平均能减掉13―15斤。
无聊而食
1.选择吃耗时久的食物。如果你只是因为觉得无所事事而想吃东西的话,那么可以选择一种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吃到的食物,比如需要剥皮的坚果类食品。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专门研究体重控制的学者们认为,当吃耗时较长的食物时,人们会吃得相对少一些,也更加清楚自己已经吃了多少了,这样他们就不会无止境地吃下去。
2.早睡早起身体好。事实证明,晚睡的人更容易吃过量。据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晚上吃东西的人,会比白天吃的人吸收更多的脂肪和热量。美国多项相关的研究也表明,肥胖和缺少睡眠之间确实有很大联系,所以,明智的选择是早点上床睡觉,每天至少保持7小时睡眠时间。
玩具可矫治心理问题
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能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
1)积木、棋类、串珠:玩这些玩具,需要“心静”,因此能让孩子改变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经常玩这类玩具,有利于培养毅力和注意的坚持性。而这些玩具,对于那些性格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的的孩子来说,会更容易令他们沉迷于此,而失去许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孩子越是沉迷于此,他们就越发变得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
2)制作性玩具:制作玩具可以纠正孩子急躁的脾气。孩子性情暴躁,做事毛手毛脚,“破坏性”很强,他们如果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会慢慢培养耐心、细致、不急不躁的良好性格,使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3)新奇玩具:给内向的孩子买些特别“好”的玩具,让其有“资本”吸引其他孩子,并从中获得与人交往、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