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比养猫更利健康?
英国一项研究建议,如果想生活得更健康,那就养一条狗吧。
一般人相信宠物可作为人们的好伙伴,而研究人员指出,养狗比养猫的好处其实更多。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心理学家维斯博士发现,养狗人士的血压和胆固醇一般都会比较低。
维斯博士在《英国卫生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解释说,经常遛狗可能是使狗主人身体更健康的原因。
她在阅读了大量关于养宠物的好处的研究报告后,得出了宠物主人普遍比其他人更健康的结论。不过她的研究也发现,养狗的人比养猫的人所得的益处更多。她说,养狗人除了血压和胆固醇更低之外,也较少患病。报告也提到,狗有助于主人从心脏病等严重疾病中恢复过来,并能对癫痫症的发作发出“事先警告”。
维斯博士并无法对以上现象做出明确解释,但她推断,压力是造成患病的主要原因,而狗也许能够舒缓人们的压力。此外,养狗也能增加人们的活动量,并促进人际关系,而这都能间接在好的方面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专门研究宠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健康心理学家麦尼古拉斯医生指出,狗主人不单是因为遛狗时有机会活动,而且遛狗也为狗主人们提供了社交的机会。她说:“在一些情况下,动物所能提供的支持比人更多。”
常使用电脑易造成心理死亡
不少长期面对电脑的人,呈现出一种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早衰综合症。曾有专家担心,久用电脑会造成“心理死亡”。究竟何为“心理死亡”?长时间使用电脑是否会造成“心理死亡”?
用多电脑易患焦虑及抑郁症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占发病人数的98.5%,女性占1.5%。
这里提到的“心理死亡(早衰)”与“网络心理障碍”的范畴存在一定的交叠。有研究发现,长期较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比正常人群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及强迫障碍等心理疾病。“用多了电脑,的确容易发生多种情绪障碍。”专家指出,所谓的这种“心理死亡(早衰)”跟网络成瘾有着莫大关联,二者有相通的地方。
办公族要避免网络成瘾
由于整天使用电脑,很多办公族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离开电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行为障碍。
网络成瘾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具有网络成瘾的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其典型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同时有研究认为网络成瘾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冲动控制障碍、低自我评价等,或者与糟糕的社会关系、缺乏朋友、对外表的不满和残疾等个人生活因素有关。具有成瘾倾向的个体在患网络成瘾前有明显的个性特质,如过分害羞、内向和社会退缩等。
专家指出,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疲劳,引起头部发紧;感到精力不足,自觉“心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下降;整天绝大部分时间面对机器,与人缺乏交流,造成缺乏生活热情,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没有创造力和事业心;生活简单随便,很难提起兴趣;变得敏感多疑,自我中心,忌妒心重,容易因一些小事与人争执,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固执己见,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没有兴奋感,情绪始终没有高潮期等。
合理的欲望是生活“活力剂”
经常长时间使用电脑,确实需要防止心理早衰,首先,保持合适的欲望,拥有快乐的心态。有一个寓言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一个渔夫打鱼若干后休息去了,路人问:“为什么不继续打鱼?”渔夫答:“已经够养活自己了。”路人说:“继续打鱼可以攒钱买新船、雇人、开公司、买别墅,然后舒舒服服躺在海边晒太阳。”渔夫答:“可是我现在已经在海边舒舒服服地晒太阳了呀!”所以,生活是否快乐,由你自己做主。
其次,多跟亲人、朋友联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感情。亲人是最安全舒适的交际对象,“常回家看看”不仅仅是歌里唱的,维护心理健康也应该从融洽家庭和睦关系入手;此外,每逢周末、节假日、纪念日,除了发短信、打电话问候友人,何不尝试用最“原始”的方式:约几个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到咖啡厅、酒吧坐一坐、聊一聊。很多人以工作太累为由,放假了就闭门不出,反而没有出去散散心得到的放松效果好。
另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能大大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疲劳。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
思考死亡能让人产生快乐
美国11月《心理学》杂志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则认为,当人们想到死亡或不得不面对生死抉择时,往往变得更快乐。研究人员称,这是一种心理免疫反应———想到死亡时,大脑会下意识地搜寻并触发体内的快感。
提出这一结论的是肯塔基大学心理学家德沃尔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罗伊•鲍梅斯特,他们在432名志愿者中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其中一半人被告知,如果正走向死亡,请简短写出将发生什么;另一半人则被要求写出牙痛的感觉。结果表明,前一组学生写出来的词更加积极、乐观———尽管有些人可能出于下意识。德沃尔表示,当人们想到死亡时,可能有一些害怕,但他们马上就会恢复过来,并意识到现在生活带来的快乐。
来自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能意识到自己随时都可能离世,而如果将这种意识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就可能形成“心理免疫反应”,反而变得更加坚强起来,这种免疫反应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