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先生心直口快、脾气暴躁,和同事、领导的关系都不太好,所以,他想改变这种状况,前几天,他从书店买了几本关于说话技巧、为人处世的书。范先生翻了这些教人处世“潜规则”的图书,恼火极了——其中一章竟然教他,要取悦领导,甚至可以把老婆送上司。令他不解的是,这还是正规出版社出版的。(8月2日《海峡导报》)昭通昆大男科医院
生理知识
“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做人的向导”;“书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然而,象“教人拍马屁把老婆送领导”之类充满恶俗的处世“潜规则”的图书,能给人什么“知识源泉”?将把人导向何方?这样的图书还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吗?
有人认为,“潜规则”图书很“实用”,比如,《为官之道》、《说话的艺术——机巧百辩、左右逢源的交谈技巧》、《方与圆处世术》等,很受年轻人尤其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欢迎。“潜规则”书畅销,加剧了社会情绪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也从另一侧面反应当代精神文化的畸型需求,必然使人们读书的美好憧憬被彻底击碎。
“潜规则”书畅销,固然不是正常现象,但却是残酷的现实,当下的图书出版业,虽然书的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但出书的门槛与标准越来越低,甚至花钱买书号就可以出书。图书作为一种代表文明最终成果的出版形态,理应把思想性放在首位,但那些被认为“知识源泉”的好书未必畅销,“畅销”令理性和品质无法溶解。于是,作者与出版商都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都在追求“功利”、“畅销”,在好书与浅薄的畅销书之间,宁愿选择后者。
在“功利”、“畅销”思想主导下,写书是码字,出书是收钱成为潜规则。出版商需要的只是召之即来的写手,让他按照所需题材与字数的要求来码字,然后给稿费和最下限的版税。而作者也许并不真的指望靠出一本书出名,也许只想赚三五万稿费而已。于是,教人处世“潜规则”、非正常男女关系,杯水主义的性爱故事,暴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