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曾将爱情比喻为需要悉心烹制一生的心灵鸡汤,但眼下却有人视为过期不候的汉堡包。上周,重庆网友“Mr.鱼”在豆瓣网上发起“恋爱13天”活动,虽然数百名会员积极参与,却被众多网友质疑为炮制“速食爱情”的团体。
发起人:
号召恋爱13天说分手
“这是一场游戏,堂而皇之的恋爱,但只有13天。我们可以互不相识,但从某一刻起,我们恋爱。直到那一刻后的第13天,也是我们的最后一次约会,好聚好散。”作为豆瓣小组发起人,23岁的重庆DJ“Mr.鱼”做了这样的诠释。活动一经推出,立刻吸引众多网友。从6月13日小组建立截至发稿日,已有515人加入,439人感兴趣,65人上传了照片。在建立的qq群上,共有119人参与讨论。
参与者:
相互不信任难配对
16日晚7点半,“恋爱13天”小组在重庆某火锅店进行了首次聚会。“Mr.鱼”介绍说,参加活动的不仅有药店公司老总的公子、平面模特,还有自由职业者、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年龄从18岁到28岁不等。“我们在包间吃完火锅后玩了杀人游戏。”参与活动的一位网友表示,现场并没有互相相中的,因为彼此没有信任感。
众网友:
爱情竟成快速消费品
不少网友对这样的活动加以质疑。“这个时代爱情真的成了奢侈品了?要不就是快速消费品?”网友“绿叶”的话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曾经参与过类似限期恋爱活动的网友也大爆亲身经历,认为违背了爱情准则。“当初我们的团体叫预约分手团”。加入团体的人均是抱着新鲜、释放工作压力的心态参加的。但最后团体消失了,原因是当大家发现背叛不了自己的感情时,打破了最初“预约分手”的承诺,而选择了一直在一起。
声音
昭通社科院副研究员 汪洁
给爱情加上限期,看起来像是个玩笑,其实并非儿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限期恋爱,只重享受害怕责任,其实反映了处于社会转轨、文化转型的这一代人的浮躁心态以及爱情观的缺失。因为爱情除了享受,还要有执著和责任,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信念。
对话
新报:爱情前面真的能加个期限吗?为何选择13天做终止?
Mr.鱼:现在都市男女很忙碌,速食爱情更适合。与其为一段爱情肝肠寸断,还不如在索然无味之前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13天这个数字被西方人认为是不幸的象征,也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限定“13天”其实早就注定了分手的结局。
新报:如果配对成功爱得死去活来,到了第13天真的分手吗?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Mr.鱼:别人我管不了,这得问当事人。至于我自己,我想应该会。虽然之前我都是希望并和对方约定长久的关系。
新报:有网友认为你们的噱头大于实际内容,更像是个聚会。也有网友认为你们这种形式不符合爱情规律,挑战了道德底线。对这些评价你怎么看?
Mr.鱼:我本来就觉得是聚会。我的噱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只是觉得好玩,想认识新朋友,当然如果有配对成功,我很为他们高兴。至于道德底线的问题,我觉得很好笑,但也觉得可以理解,毕竟每个人的考虑不一样。他们觉得是无聊,是找刺激,可这种方式至少比打着真诚的旗号去玩弄感情好得多,我觉得我们在找寻生活中的更多可能。
新报:活动还会继续办下去?
Mr.鱼:肯定的啊。等到时机成熟我会把活动扩展到其他城市。
漫画 浸水
(本文来源:每日新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