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东:刚才提到一个案例,我们当医生的习惯,没有看到病人就不能乱发表意见。
秦畅:可病人已经没了。哦,这个病人还在,最后鉴定是有抑郁症。
赵旭东:我们可以受到一点启发,让我们从哪方面考虑的。刚才讲到在单位里面表现很好,这个很好的定义是按照平时的伦理道德,一般的风俗、习惯的标准来的。我们专业上面的标准,很大程度上面是重叠的,我们也要考虑单位里面表现怎么样,别人对他评价怎么样。但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可能会多一个心眼,他这个好,是不是他应对压力、应对冲突、应对人际关系方式上面的问题。
秦畅:很单一,永远表现出的就是不想。
赵旭东:或者是压抑,或者是掩饰,平常我们俗话讲的,他活得太不像他自己了。
秦畅:他活得很累。
赵旭东:活得很不真实。中国的等级观念严重的社会里面,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明显的,很多人会同时扮演几个角色的时候,不能轻易的转换。上班,是听话的部下,正二八经的领导,演得太像了,回家还沉浸在那个角色里面,不能把职业里面的压力合适的放下来,不会及时的转换回到他生活里面。很可能这样的人,在单位里面劳动模范,当官,先进工作者,回来可能是暴夫,把老婆、孩子当做出气筒。或者一些家庭暴力,并不是发生在那种平常外观看上去流里流气、粗暴庸俗的,家庭暴力经常发生在外面道貌岸然。
秦畅:李阳。
赵旭东:我不提具体人,我的习惯不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
秦畅:我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赵旭东:我不提具体的名人、是非。他们常常在外面是一个角色,回到家里面可能就是一个很下三烂的。或者反过来在外面非常的坏,回家以后对家人非常的好。有的人演角色,演得太像了,有的人演得太不像了,有的人这个角色转换欠灵活。有一些家庭暴力其实是发生在社会行为方面,比较压抑,特别正二八经的人。或者家庭暴力还有一个倾向,其实家庭暴力很多时候都是女方呱拉呱拉,让一些丈夫没有办法用言语回击。
刚刚徐教授提到人格是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基石,会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的行为、习惯,倾向性,他的价值观,他爱干什么,不爱干什么,还有干事情的张力、强度、灵活性,这就体现出来。
秦畅:还有家庭的夫妻关系长久的可能也有您说到的那样的一种不可调和,最终让他做出了似乎是外界的我们看不懂的一种行为,而内在一定有您所认为的必然性的。
赵旭东:刚才徐教授讲到社会文化变迁带来大家对于生活、看法、追求上面的改变,这是现在家庭生活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这应该跟我自己的专长有关,我的专长是做家庭指导、夫妻指导的。现在我做的一个,是专门研究所谓的“421”家庭,80年代,有专家就警告,将来会形成特殊的家庭结构,4个老人、2个夫妻,1个小孩。
秦畅:甚至那个“一”可能就是人格不太健全的个体。
赵旭东:现在我不知道具体的这个案例,但是临床上面经常看到现在的年轻夫妇,独生子女当了爹妈,生了孩子,压力非常的大,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亲把他们都当做自己要操控的对象。所以我课题是研究独生子女夫妇开始怀孕准备当爸爸,这个“四”“二”的层面怎么和“一”的互动。
秦畅:我一直有一句话太赞同,现在的80后不是两个人谈恋爱,是六个人在谈恋爱。
赵旭东:对于这个来讲,爱情已经离婚姻太遥远了,变成了家庭里面那个权利斗争。很多从婚礼那天开始,两边已经在主持人、贵宾、说话上面,已经开始在争抢制高点了。现在这是很残酷的现象,很难让他们小夫妻说,你结婚了,排排队到底最重要的人是谁。如果夫妻不把配偶当做第一重要的人,刚才说的“421”这7个人都要受苦。
秦畅:您的课题恰恰应证了今年四起都是80后夫妻他们目前处在这样一种社会变革和特殊时期的一种状态。可能我们身边听到的个案太多了。前一段刚刚听说新的《婚姻法》解释三还没有出来之前,我的一个朋友跟女友相恋五年,是因为女友的妈妈要把这个名字加在房产上面,男友的爸爸坚决不同意。后来他们分手了。您看,这未来会不会演变成一种疾病,甚至组成新的家庭之后会不会演变成另外的问题都未必可知。
赵旭东:您说的这个已经不是将来会。
秦畅:现在已经发生。
赵旭东:太多了,爱情离婚姻已经太遥远了,亲子关系都变味了,夫妻关系也变味了,非常危险的。真正的定时炸弹是在家庭。
秦畅:您这样一个目前的临床经验和成果太需要更多的大众传播的方式让全社会知道。谢谢赵教授的研究。徐老师刚才说到人格的问题,今天场还有很多中学生,新延安中学的中学生们他们对于人格是怎么了解的,我们先跟他们交流交流。中学生,有中学生代表吗?有一位。
中学生:老师和大家好!
秦畅:今天没有上课?
中学生:为了这个论坛。刚才问我对于人格这个是怎么理解的。
秦畅:感觉是挺空的概念?
中学生:对,但是对于现在中学生来说,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人格就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那种思想品德,就是我们在校所上的那些政治教育课,然后老师会在教育课中教我们怎样做人。简单理解,就是人格。
秦畅:你认为这是人格。一会儿听一下徐教授评价一下。现在我发现,我看过有一些中学生写的诗,说句实话给我的感觉特别的晦涩,晦暗。我上次到一个学校里面做论坛,我让一个学生,我说什么的社会,请你前面加定语。加下来让我非常恐惧,都是初二的学生。黑暗的、肮脏的、竞争的,压力巨大,我都问到第十个的时候都没有中性的词汇出现。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你能帮我解读解读吗?
中学生:我认为首先一点是因为他们受到现代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就是他们或许只看到了社会的一些阴暗面。
秦畅:在你的实践生活当中有办法调试自己,既看到压力,竞争、学业的负担、升学的期待、父母对你的愿望,同时怎么去寻找你所说的那种美好?
中学生:其实在这方面我也有一个疑问,想问两位老师。就是对于我们这些中学生和在校学生来说,怎样半段我们自己是否已经有一些精神上面,或者是心理上面的一些疾病,如何调解自己?就是有怎样的前兆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