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心理健康亟需重视

2012-02-13 12:32 | 责任编辑: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来源:网络转载 | 点击:

  1月10日,中国留学生杨某在美国持枪自杀身亡,遗言称“不愿意再向家里要钱”。往前追溯到不久前的去年12月2日,正值花季的中国女留学生张某在英国就读的院校内跳楼身亡。血的事件震惊了留学界。为何,这些年轻生命选择死亡?留学专家表示,数量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失衡的学子不在少数,家长应密切注意孩子心理状况,亲情陪伴可减少孩子的焦虑心理。另外,留学行前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

  悲剧: 留学生国外自尽身亡

  据有关媒体报道,留学生杨某毕业于大连一所重点大学,后赴美读MBA,在美国德州学习后转学至堪萨斯州安保利亚大学。1月10日下午,杨某在堪萨斯州35号公路驾驶的车辆内饮弹自尽。经警方调查,其用来结束生命的手枪是不久前刚刚购买的。

  此事震惊了当地华人群体。杨某的同学和朋友表示,他是所就读院校的中国同学会副会长,人缘好,为人和善,开朗乐观。对其选择自杀,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根本看不出他有想自杀的迹象。

  据警方调查了解,杨某曾在网络日记中写下“绝笔”,表示“如果可以不管家里再要钱,该有多好。如果还能让父母花上我的钱,该有多幸福。如果做不到后者,就争取做到前者吧”。想不到,他所谓“不管家里再要钱”的方式,竟是了结自己26岁的生命。根据美国华文媒体报道,杨某曾在餐馆打工,因太辛苦而不干了,加上3年一直未毕业,人们猜测,杨某或因生存压力过大而自杀。

  追溯至去年12月,同样的悲剧发生在英国。去年12月2日,20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张某,在所就读的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内跳楼身亡,而这距离她到英国留学仅3个月时间。张某的国内同学称,张某是个努力上进的好学生,在国内成绩名列前茅,热心公益,还曾获乐器表演大赛古筝一等奖。大家普遍认为她是一个充满活力、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家人和同学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眼里乐观积极的她,竟会走上自杀之路。

  求助: 一位母亲担心儿子轻生

  “活着没意思”、“如何解脱”……前段时间,南宁市网名“蝶衣”进到儿子的QQ空间,看到儿子的一些消极话语后,通过网络向记者求助。

  “蝶衣”告诉记者,家里家境不错,儿子高中毕业后,便送他到美国读大学。“我儿子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说实话,他并不愿意出国,他爸爸强烈要求他去美国,他不得已才去的。”

  “蝶衣”说,2011年7月,儿子到达美国后,刚开始天天往家里打电话,说听不懂老师用英语授课,晚上睡不着觉,没有朋友,还说想回国。

  “蝶衣”说,到现在,儿子去美国半年了,已不再老往家里打电话,可是她给儿子打电话,却明显感觉到儿子不快乐。她偷偷进儿子的QQ空间里,看到了儿子的许多日记都是灰暗的,老是说些“为什么活着这么痛苦”、“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累”等等的话。“蝶衣”非常担心,曾拐弯抹角问儿子为何在国外不开心,儿子说“压力好大”。

  “蝶衣”说,看了那些留学生在国外患抑郁症甚至自杀的新闻,她觉得非常不安,真怕儿子会步人后尘。夫妇俩打算近期赴美看望儿子,开导开导他,如果儿子真的不愿意在国外求学,她也不想再勉强。

  心理咨询师: 亲情伴孩子摆脱抑郁

  心理咨询师梁欢认为,发生在留学生身上的自杀等恶性事件,表面上看是一时冲动的偶发行为,本质上却是心理抑郁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恶性释放。家庭压力、文化冲突和各种现实压力使部分留学生内心产生巨大的孤独感,在无处倾诉的异国他乡陷入难以自拔的心理困境,从而患上抑郁症,严重时产生轻生的行为。

  梁欢说,现在一些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通常认为,把孩子送出国后,国外的一切就靠孩子自己了,家长只要及时支付留学费用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许多案例表明,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诸多鼓励,以及愿意和家长分享喜悦和痛苦的孩子,患抑郁症的几率大大降低。许多出国的孩子心理仍不够成熟和坚强,仍然需要父母给予指导和鼓励,因此,亲情陪伴对于出国留学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虽然远隔重洋,但日常电话中的关心和鼓励,同样可以让孩子感到,父母就在自己身旁。

  梁欢表示,家里有孩子留学,父母应该常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将为人处事的观点与其分享。家长要善于捕捉机会和孩子沟通,成为孩子坚强的心灵后盾。另外,除了多渠道了解孩子在海外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外,家长在日常也应多学习新事物,多了解孩子留学国的风俗文化以及中西方教育评价标准的差异,从而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成长,给孩子有效的指导建议。

  留学专家: 行前重视留学心理健康

  “许多留学生在国外都不同程度地感到孤独,有些能够做到自我解压,尽快排除抑郁感,有些则因无法调适心态,患上抑郁症。”留学专家陈华认为,留学生行前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可以极大程度避免抑郁症状的发生。

  陈华说,2009年,青岛一家留学机构曾对部分出国留学生做过留学前心理测试,结果半数以上学生心理测试不过关,主要表现为沟通能力不够,无法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如此,到国外以后,学生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陈华告诉记者,她曾接待过一个学生,家里强行要求他出国留学,但他不愿意,说自己感觉非常痛苦。之后,经陈华做学生父母的工作,父母最终同意让孩子留在国内,等读完国内大学后再自己决定是否出国留学。

  陈华认为,“蝶衣”孩子的情况与这名学生类同,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意愿,切不可强迫孩子出国,这样有可能会害了孩子。孩子的心理无法承受国外的诸多压力,学业有可能无法继续,心理健康将受到影响。

  另外,陈华表示,留学生出国前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家长和留学机构也应帮助学子做好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子离开熟悉的环境,身处异国他乡,这对于生理、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所以,出国前良好的心理准备,比带上丰裕的经济储备更有用。

  学子在出国前,尽量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想一想,学会自我激励的方法,设想自己面对一些挑战,寻找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子要明白,出国后一段时间内的不适应,是因为国家之间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等种种差异造成的。因此提前对留学国做详细了解,大到文化历史,小到如何在异国存取款、如何租房等等,了解得越清楚,心里就越有底,出国后遇到问题就更容易应对。

  陈华表示,留学生的孤独感主要由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差异造成的,多数学子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到了国外,学子应尽可能做到主动与他人沟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全身心学习之余不妨培养一些有益的爱好,可以有效减轻孤独感,尽快融入异国学习与生活。(朱英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文章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Copyright© 2011-2012 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QQ:4847844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