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众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说选刊新浪版小说原创作品征文入围作品第二期 > 大学里的故事
字号:
大学里的故事
前言
在大二的时候,听完南京某电台的小说《清华园的故事》,本宿舍的人说道:“清华的学生可以写,咱们为什么不能写?”那时,我有了想写小说的念头。
进入了大四,随着时间的一天一天逝去,大学生活也一天一天地消耗着,对大学生活有点依依不舍,很想让它过的再慢点,好让我再慢慢品味这大学生活,品味它的酸甜苦辣,品味人生。
大四第一学期刚过完就开始动手准备写这篇小说,不知成败与否,只是想练练笔,发泄下压在心里的想法。
本小说只是想描述下大学生活,经历大学生活的人可以相互比较下,从中学些不同经历,对于没有进入大学或即将进入大学的人来说,可以看下大学里的生活。我所描述的大学生活是我从各种资料看到的、从别人口中听到,还有从大学生活中经历到的。
为了方便小说的写作,本文中所有的人物名字均用英文字母,而这些英文是随机的,并不代表任何实际意义。
本小说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为了使小说的每一章节具有独立性,我争取写成一件事情,这样会使上下章的衔接性不太好,但会使每一章之间无太大影响,也是为了方面大家浏览,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看,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
第一章终于考上大学
经过了高考,我在家里焦急等待成绩的到来。
姗姗来迟的成绩对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没有进入我所期望的大学,而与这所大学仅仅相差一分,一分!一分呢!这世界太不公平了!太不公平了!
父亲过来安慰我:“是不是再考一次?”
“不用了,第二志愿的大学不错,而且进入了211工程。”我自己安慰自己。
在这种天昏地暗下,录取通知书终于到了,是南京某大学的,专业挺吸引人的。自己也想,我只是拿个文凭,真正的还在于自己的能力。我对父亲说:“这样去吧,从这个学科的名字来看,很有前途,我相信我自己。”
在父亲极不情愿下,还是踏上了南去的列车。
在别人的眼中,高三是黑暗的,但对于我来说是十分充实的,是自己知识快速增长的时期。
教我的老师还很优秀,他们各有一种方法,而我很快领会其要领。这样在高三,不论发多少试卷,我都会在晚自习之前做完。记得化学试卷45分钟全部做完,和老师对下答案时,竟发现选择填空无一错误。我当时以为我自己看错呢!再对一次果真如此。我的物理作业是不用检查的,因为我的物理老师对于我十分放心,我的作业都是按时完成的。
到了晚上,每天必修课――看当天的《扬子晚报》。每月的《辽宁青年》《读者》《青年文摘》等能在本地买到的杂志,每期必看,这种情形直至高考结束。
在阅读大量报纸杂志,自己的知识扩大了好多,而且高中生活特别充实,每天基本上固定的,只是看的报纸在变,杂志在变。
高三生活这么充实,对于女生或女朋友根本没有考虑。大学后的一年几个同学聚会,说当时谁和谁谈了,而我对此一无所知,若不是他们说,我什么也不知道。我的时间都是花在学习、看报纸、杂志上,其余都不怎么注意、关心。
对于我来说,高中所回忆的,也只是看了大量报纸,了解大量国事、家事、天下事,除了女生等外,基本是“事事关心”。在高中也没有觉得有太大的压力。
第二章军训生活第三章
进校后,经过填表,领东西,终于进入了自己的宿舍。和大家相互打声招呼,一个宿舍七个人,两个是外省的,其余的为本省。交流很困难,因为都没有怎么学普通话,我chaqiang,lx,kingyean,jgj,jnz,hd一起组成了我们这个宿舍。Hd和jnz来自外省。
两天后,开始军训,这南京鬼天气好像和我们作对,最高温度达三十多度,早上起来就出汗,原来那年是“秋老虎”。
对于这么热的天气,我们早上、上午军训,下午听讲座,讲座是关于军事、国家安全、台海局势等。在礼堂里还有风扇,总算不那么热。
在军训期间,虽然苦,但也有乐趣,此乐趣当然非军训休息时间莫属了。休息时间学些关于军营的歌曲。最有乐趣的是拉歌,看谁能拉过谁。最终还是都唱。拉歌时,几个排一起拉歌,那种兴奋劲早就把疲劳忘得一干二净了。
南京的天气说变就变,两天后是大雨,大雨后,天气凉爽多了,对于阅兵式等训练大有帮助,至少不会太热了。
五天的军训在最后一上午的阅兵式中结束,那天上午我们走的很迈力,这是五天来的军训成果汇报,虽然走的不怎么齐,不怎么标准,我相信大家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做的好些。
军训给人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洗礼,以前懒散的习惯逐渐抛弃了,要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军训结束和考官们有点依依不舍,最终交换电话号码,含着眼泪挥手告别。
第三章第一次爬山
在我的家乡中都是一马平川,没有山,甚至连山丘也没有,到了南京也很想爬一下山,尝尝爬山的滋味。
军训过后一段时间,我和kingyean同别的院一起去爬山,那个院里女生多些,需要男生来帮助、照顾。由于互不相识,在路上还得把她们记住。这太痛苦了,在记忆人的姓名、面貌等方面,实验研究证实:女生比男生强,我只能借助于她们的衣服背包来记忆了,这是最方便最快的方法。
我们走在紫金山的小道上,女生是边走边*,不一会就采了一大把,对于可观赏上的果实她们也想去摘,反正是看到什么都好奇。看来有好多是来自城市的。
半路碰到一位挖蚯蚓的老者,他给我们指了一条去山顶的路。我们道谢后继续前进。走了一段距离,发现一个木板,木板上写着“严禁攀登”,我们走进了死胡同,看到有条通往山路的小径,就勇敢地向前爬去。那条小路只有一二十厘米宽,路两旁布满了荆棘,一不小心就会刮破衣服和皮肤。我们要边走边为女生开路。
走到山腰,看到有铁丝网,队伍开始犹豫不定,有几个同学到铁网那儿去,有几个到上面去探路。几分钟后,他们回来:“铁丝网此路不通,不能攀越过去。”“山顶上有几条小路,可以走。”这时队伍分成两派,一派赞成原路返回,一派赞成往山上走,很快有几个男生带头登山,后面女生也开始跟上去。起到一条水平的小路上,布满了荆棘,女生也不好意思伸出手让男生帮忙。队伍就这样缓慢地移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