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保健品的发展市场怎么样?

2012-03-01 02:01 | 责任编辑: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来源:网络转载 | 点击:

会议营销在中国普及开来有十年左右了。这一模式造就了中脉,天年,夕阳美等几家公司的辉煌。这一模式在国外又称家庭会议模式,早已被安利,雅芳等国外直销公司广泛采用。她的好处是寓产品科普宣传,销售,营销网络建设为一体。这比传统的等客上门,硬性推销更容易被人接受。针对中老年顾客群的保健品市场,会议营销曾帮许多厂家赚得盆钵满盈。现在保健品名声不好。一听说做保健品的,无形中就被某些人贴上"骗子"的标签。这和媒体的宣传引导有关,更和保健品市场的夸大宣传,无序恶性竞争关系密切。急功近利,只盯钞票不看人,伤害了顾客的感情,影响了行业的美誉度。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公司前赴后继,许多中老年朋友买了产品就觉得后悔,但还是乐此不疲的参加类似活动呢?笔者分析如下:客观原因:1、怕生病,怕进医院,是目前国人的普遍心结。都希望获得保健知识和身体健康。2、孤独和寂寞已成为影响中老年朋友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空巢老人不只限在乡下,城市里的许多中老年朋友无异于空巢老人。在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还没转换过来的情况下,想寻找一种寄托。某些老人,把参加各种公司的活动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觉得这样才充实快乐。3、保健品没有毒副作用,有一定的调节功效,比用药对身体更有好处。4、老年人手里有钱,投资健康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主观原因:1、某些保健品公司的讲解宣传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和诱惑欺骗性。2、业务人员周到殷情的服务,公司的小恩小惠,使得顾客抹不开面子。3、活动现场五花八门的优惠促销,顾客觉得占了便宜。4、顾客的攀比从众心里。别人都说好,我也的用,不然就会后悔,没面子。以上的主客观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了会议营销这一模式是有存在的基础,并有生命力的。作为商家来说,无利不起早。都说保健是盈利高的产品。但现今做保健品真正赚到钱的不多。普遍的反映是老板累,员工苦。保健品公司如走马灯似的来回串。营销活动策划机械化同质化,顾客比员工更熟悉每一个环节。活动缺乏吸引力,为开会而开会。员工为会而愁,顾客为会而烦。每次参加活动的往往还是那一拨人。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发新客户资源;产品单一,售后服务跟不上;缺乏与顾客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手段;同行的挖墙角;高昂的活动费用,这方方面面造成了许多公司在目标市场只能昙花一现或悄悄地来,默默地走。面对目前的状况,总结本人多年的保健品从业经验。让我们回到营销的"4ps"上。结合当今国家政策的支持,笔者认为保健品市场经过洗牌整顿后,会迎来艳阳的明天。因为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做。

2011-11-10 18:47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文章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Copyright© 2011-2012 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QQ:4847844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