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 > 男性不育
在心理学上,崇拜可谓个人对他人之言行与价值的认同与依恋。崇拜可使人产生无穷的生活幻想和激情,并可导致个人的狂热的自我奉献。过度的崇拜很容易导致认知中的“光环效应”,它通常指个人在敬仰他人过程中所形成的夸大了的社会认知。如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所有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有似“爱屋及乌”的原理。它会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久而久之,这种认知中的“光环效应”可使人对其敬仰人物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把他(她)身上的一切都看得尽善尽美,即使他(她)有什么缺点,也被淡化了。
正是这种强烈的社会认知作用,“母子恋”可以摆脱一般爱情对于年龄、容貌乃至金钱的束缚。所谓色衰爱弛,在所不惜,但总有一股力量让人们挣脱世俗的偏见,让年龄相差极大的人相知相爱。而这份冥冥之中的缘分,其实源自强烈的敬仰。
杜拉斯与雅恩的“母子恋”背后的故事
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与雅恩·安德烈亚(1953-)的“母子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雅恩在1980年夏天与杜拉斯相识,当时他只有27岁,而杜拉斯已是66岁。他当时在大学主修哲学,是杜拉斯的超级粉丝。杜拉斯来到他所在的城市参加《印度之歌》电影的首映式,并举行了一个座谈。怀着极度的兴奋,雅恩参加了座谈会,并在分手前大胆地问杜拉斯能否给她写信。杜拉斯随口说:“可以,你把信寄到我在巴黎的家里来吧!”雅恩后来果然写了信,并得到了杜拉斯的回信。雅恩意犹未尽,又提出要到杜拉斯的家中亲自拜访,这也得到了杜拉斯的认可。
就这样,雅恩成了杜拉斯的情人、秘书和助手,也成了她的奴隶、佣人和出气筒。他整天替杜拉斯整理稿子、搞卫生、干杂事,还要开车陪杜拉斯兜风,替杜拉斯洗澡擦背,听杜拉斯说话。这还不够,雅恩还要挨她的骂,受她的罚。受不了时,雅恩会离家出走,彻夜不归,在车站或酒吧里过夜。但没过几天,他又会乖乖地回来。因为他受不了没有杜拉斯的日子,而杜拉斯也欢迎他回来,像安抚迷途知返的孩子,亲热地把他搂在怀里。1989年,杜拉斯因酗酒而昏迷,被送进医院,杜拉斯住了几个月院。在这期间,雅恩写下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我的情人杜拉斯》。之后,雅恩一直伴随在杜拉斯的左右,直至她的生命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