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新闻资讯 >

打造新闻资讯门户网站(2)

2012-03-05 10:28 | 责任编辑: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来源:网络转载 | 点击:

男性运动的类别

  总括来说,男性运动一如女性主义,内部是充满分化及矛盾的,由较内向温和至较政治及讲求抗争的,在过往数十年的发展中都曾出现过。

( 1 )女性主义男性运动 (Feminist Men's Movement)

立场与较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相近,较 ? 重以政治手法解决各种不平等的问题。认为性别分野纯粹是文化及社会建构,在对传统的性别定型及分工,认为这不单压迫女性,亦间接限制了男性的选择权,男性在被赋予选择权后,定可承担更多责任,建立一个新的男性化模式。

( 2 )男性解放运动 (Men's Liberation)

基本上同意男女平等的原则,但对女性主义的主张采取怀疑态度。认为男性不单受性别定型限制,更受到伤害,形成男性的成长是疏离的,不健康及贫乏的,男性正受到压迫。虽然出发点是批判性别角色,但在路向上与女性主义者不同,甚至采取对抗性态度。

( 3 )激进男权 / 父权运动 (Men's Right/Fathers' Right)

立场上这个分支较男性解放运动更激进,现时仍处于小众状态,但随 ? 针对于离婚、抚养权、虐妻、虐儿及性骚扰的诉讼日渐增多,感到不公平的男性会日渐增多,而反对女性主义的呼声亦会日渐状大。

( 4 )男性重塑运动 (Spiritual/Mythopoetic)

这方面的运动侧重于男性如何于转变的性别角色、社会结构中,重新寻找及建立一套站得住脚的男性角色、行为、思想及与女性的关系。立场上可以是支持或反对女性主义的主张,拥有较传统理念的人士,会提出一套「重回旧制」的主张,但亦有一部份男仕在寻找一套新理念,重建新男性 (New Masculinity) 。

  男性运动中亦包括持有学术研究态度的学者团体,例如美国的「男性研究协会」 (Men's Studies Association) ,及同性恋者运动,这群男同性恋者主要的争取目标是消取对男同性恋者的歧视,接受男同性恋者的一套另类「男性化」表达方式 (4) 。

男性运动的关注点

  整个男性运动的中心关注点是男性的角色重塑及男性在社会及各个制度上的所得待遇。男性角色的重新定义可谓因应不同的立埸而有不同取向,但总括来说,新男性角色会是较少传统的男性化特征,而在行为上可以承担更多的传统女性的角色,例如照顾子女及家庭。而在职业上,亦可进入被视为女性化的行业,例如秘书及护士等。在男性的各项社会经历中,男权运动提示以下各方面的质疑,立场可能会较偏激,但亦可刺激我们对各方面问题的思考。

( 1 )就业

强调男女公平就业,男性亦应受到鼓励,或不应在寻找被定型为「女性化」职业时遇到歧视;反对「正面行动」 (Affirmative Action) ,尤其是为鼓励女性就业而采取的配额制,而工资应以该员工的表现而制定,而不应为追求「同工同酬」而影响工资政策。

( 2 )犯罪与惩罚

在一般的性别定型中,男性会被视为暴力,较强社会参与犯罪行为。激进的男性运动组织 `The Men's Defense Association' 指出在判刑上男性通常会较重,更批评男女子监狱的不同环境,明显地是歧视男性。他们更引述美国司法部的一九九四年的数据,指出伴侣谋杀的案件中,男女比例参半,而在杀害子女的案件中,女性占 55% 。而一九九二年的司法部数据亦显示女性严重伤害男性的比率为 4.6% (5) ,即一千人中有两人遭杀害,相反男性严重伤害女性的比率只有 2% ,而在早期研究美国家庭暴力的文献中,亦指出男女性出现暴力的比率是相近的 (6) 。这些数字与传统的看法互相矛盾,亦带来不少的质疑,但无论如何,这种对男性的定型,以及由之而来的司法制度下的待遇,必须加以审视,以免出现像美国许多反法庭判决及对男性的虚假性犯罪指控。

( 3 )离婚、抚养权及父权

激进的父权团体指出离婚判决,往往在基于「保护弱者」的假设上,对男性作出不公平的裁决;在离婚的判决中,男性要付上高昂的瞻养费,丧失子女的抚养权。男性作为父亲,却因法庭的判决,未能行使其应有的父权,子女与生父的关系变得疏远,有论者提出会导致「缺乏父亲的社会」 (Fatherless Society) 的现象。这种对男性的不公平违反了公平机会去承担及实践男性角色及责任。

( 4 )媒介对男性的歧视

媒介一方面忽视了男性运动,及男性应关注的事情,相反地对女性主义的关注则较多,事实上许多的广告及剧集制作出现的性别定型,不单只是对女性的不公平,亦是对男性的定型,对男性做成不公平。

( 5 )社会资源的投放

男性运动主义者指出社会上相对地投入较多的资源予女性服务上,相反地男性服务却得不到关注,其中一个有趣的论点是男性普遍地较女性短寿,但在健康服务上却鲜有投放资源去对付这个问题、或在男性的疾病上,相反在对抗女性健康疾病方面,却获得许多认同。

男性运动在香港

  男性运动在香港只是在萌芽阶段,不论在学术及研究著作、社会服务界、及男性角色转型上,都鲜有正面关注男性的特质、需要及在社会转变中所面对的角色困难。相对来说,廿世纪的香港可以说是女性主义的年代,各方面关注女性的研究、服务、及团体相继成立,但真正关注男性的组织或推广男性的团体却寥寥可数;以下会就男性运动在著作及研究、社会服务及有关助人行业两方面作分析。

( 1 )研究报告及著作

女性主义在学术思潮及研究著作影响深远,不少大学学者探讨女性课题,包括社会保障(梁丽清, 1996 ),房屋(陈锦华, 1995 ),家庭企业(赵钊卿, 1998 ),家庭暴力(杨陈素端, 1994 ; CFSC , 1993 ),婚姻适应(吕炳强等, 1993 ),工作转型( HKYWCA & Shue Yan College, 1982 & Wong, 1981 ),母亲角色( Li, 1987; YWCA, 1984; BGCA, 1984 ),角色转型 (YWCA & City Poly, 1986) ,福利政策(新妇女协进会, 1990 )。这些著作的背景是以女性主义去批判女性在社会不同层面的被歧视与忽视。

相对之下,以探讨男性为主题的著作在香港尚在初阶;当中以突破机构一系列关于父亲与男性的书籍(蔡元云, 1998 ;区祥江, 1992 , 1997 ;区祥江及蔡元云, 1998 )、讲座及工作坊较有规模地认识及关心男性成长的需要,理论背景是男性心理学 (Psychology of Masculinity) 及隔代家庭理论 (Multigenerational Approach) ;突破机构是基督教团体,不介入政治及意识形态讨论, ? 重于男性心灵的发展,在信仰中寻找男性应走的路向,近似守约者 (Promise Keepers) 之路线,亦可以说是香港灵性重塑运动 (Mythopoetic/Spiritual) 之代表者。

其余有关男性的研究报告,主线集中在父亲角色而不是男性 (BGCA, 1990; HKCS, 1991; Lit, et al, 1991) ,它们的共同特色是以女性主义为基础,探讨男性在父亲角色的不足,三份报告分别是父亲家事参与;在幼儿园及小学教科书中的父亲形象;父亲在照顾儿童经验及参与家长教育的可能性作探讨。结果都是父亲不但在家事参与偏低;幼儿园及小学生从课本得知父亲的形象是「主外而不是主内」;最后是在照顾儿童面对困难却不愿意参加既有的家庭生活教育。但研究报告书中都没有探讨父亲,或是男性的需要及面对的困难,反之,是批判男性作为父亲角色的不足及不断要求男性作出转变与改善。

父亲与子女关系是另一组有关男性研究的系列,重点是父亲与青少年少女冲突的现象(石丹理, 1992 , 1994 ;曾洁雯, 1979 , 1996 )。同样作者们只是显露父亲与青少年子女冲突的情况,提出关注之余却没有为作父亲的男性提供任何出路。

总结来说,尽管有关香港男性的文章与研究报告未能尽录,可以反映男性运动的著作极少;香港既没有任何有关男性学术研究的学者团体,又没有男性运动的组织存在。在四类男性运动中,只有突破机构象征 ? 灵性重塑运动 (Spiritual/Mythopoetic) ,其余三类男性运动仍在孕育过程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文章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Copyright© 2011-2012 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QQ:4847844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