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有很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不少人对其中的胡编乱造很是愤愤不平。不过,戏说历史是中国的传统,早在戏剧刚刚萌芽的时候,国人写起历史就和真实历史相差十万八千里。但这倒也不是什么缺点。
如果“满村说道蔡中郎”的,还是无知的村人的话,那么,关汉卿这位戏剧名家对历史的改编,更是离谱。以他的喜剧作品《温太真玉镜台》为证。
《温太真玉镜台》取材《世说新语》里温峤骗婚的故事:
主角温峤自然是真有其人,《晋书》里也写了他丧妇再娶,皇帝为他立左右夫人。这件事情可能是真的,至少不是空穴来风。现在戏说历史,喜欢让历史人物变成武林高手,来场热热闹闹的打斗戏。但关汉卿年代审美倾向正好相反,虽然在元朝读书人是臭老九,他还是让主角温峤当翰林学士。
而历史上的温峤呢?
历史上的温峤文采也不坏,连《文心雕龙》夸他公文写得好,但他的谥号是:忠武。一看到这样的谥号,总想起关公岳飞之类的人。反正温峤绝对不是翰林学士这类粉饰太平的才子,而是一个平叛扶危的东晋名臣。
另外,关汉卿犯了个常识错误女方的母亲姓刘,同姓不婚,女方不会姓刘,不该叫刘倩英,或许应该姓何,当然这个问题争来争去,我也没有搞清楚。
温峤不老,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情估计就是不能享受自己同名人在关汉卿笔下的老年。温峤死的时候才42岁。
《世说新语》里,新婚时表妹大笑说:“我就知道是这老奴,果然。”倒不像戏剧里的刘倩英嫌弃男方太老而坚决抗婚的意思。
关汉卿笔下,这个故事变成了“一树梨花压海棠”,为老少配辩护。其实这里出场的角色,男的女的都是很俗气的人,翰林学士温峤踌躇志满;刘倩英,做着婚配少年才子的梦。
可能关汉卿看到当时文学里太多的状元小姐配华而不实,觉得来个“老学士配娇小姐”,也算是“有益补充”。 这个戏剧的主题就是在辩证:嫁一个功成名就有才华爱老婆的老年郎君也是很幸福的选择。我觉得今天的mm们也支持这种观点。
明代的剧作家柴鼐看到关汉卿对历史的糟踏,尤其把温峤这位对王朝有再造之功的忠臣刻画成一个庸俗不堪的老光棍,于是重写了《玉镜台》这个剧本,把温峤过江,数次平叛等等故事都加进入,也刻画他忠孝不能两全的痛苦和忧国忧民之心。但是,反应平平,有论者说他枝蔓太多,反而累赘,十分无趣。
由此可见,我国人民的审美观也没有太大的改编。
1、历史嘛,改得胡说八道没有问题,如果太过“主旋律”,反而无趣。
2、得有新意才是经典,看现在的历史剧的改编,总是不出帅哥美女的三角恋爱,看多了总归无聊。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