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查显示,国人对性关系看法愈发开放和宽容,多性伴发生率达1/3,不过专家表示:
多性伴≠性乱
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实习生 高金花
“根据2010年10月18日最新出炉的调查结果显示,约1/3的中国成年男女有多性伴。”10月28日,在广州召开的“世界华人性学家高峰论坛暨广东省性学会第14次学术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爆出“猛料”。他建议,现今的婚姻生活不妨“松散”些。
多性伴率10年内大幅提高
潘绥铭教授介绍了由他主持的“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调查。在2000年、2006年及2010年,调查分别从全国上百个城市中,对18岁到61岁的人群进行分层次随机取样。2010年的数据于10月18日新鲜出炉,与十年前的数据对比,中国人的性行为和性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在性爱体位上,采用过后入位这个非常规姿势的占70%,而2000年肯做出这样尝试的人仅40%。
这次调查最引人注意的内容,当属“中国人的多性伴情况”调查结果。所谓多性伴,是指一个人至调查时为止,与一个以上的异性发生过性关系,但离婚情况除外。2000年,其发生率仅为1/8;到2006年,发生率已达1/4,而到2010年,发生率更高达1/3。而中国首家性文化博物馆创立人刘达临教授的调查则显示,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多性伴”发生率仅约6%。
女性发生率增长迅速
多性伴的情况集中在什么样的人群?前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多性伴”状况还存在两个明显特征。第一,男性、省会与直辖市居民、30—39岁人群、企业家、高收入者、试婚或未婚同居者的“多性伴”发生率较高,其中以城市的男性企业家最为突出,高达近七成。第二,女性、40—49岁人群、农村人口、低收入者的发生率增长迅速,例如女性平均每年增长13%,增速远超男性的4.6%。潘绥铭解释,这次的调查刚刚完成,具体的数据分析可能需要半年才能出来,目前多性伴具体是什么人群暂时还不得而知。
不断攀升的“多性伴”比例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性乱”、“滥交”。对此潘教授解释,如果纵向比较,确实是比以往增多了,但如果与欧美国家横向相比,还处在较低水平线上。据介绍,换妻、一夜情、群交等也被纳入此次调查范围,但所占比例并不多,“性乱”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严重。
对年轻人提出新命题
潘绥铭认为,多性伴发生率迅速上升意味着人们对性关系的看法愈发开放和宽容。不过,这也对年轻人如何面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提出新的命题。
据调查,现代年轻人对待婚外情一般有两种比较极端态度,一种是坚持“一对一”,一方出轨另一方则选择离婚,另一种是接受现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潘绥铭建议,在目前这种社会环境下,婚姻不妨“松散”一些,双方都有独立的空间,这样如果一方有婚外情,另一方受到的伤害可以有所减少。
羊城晚报讯记者陈辉、实习生高金花报道:10月28日,在广州召开的“世界华人性学家高峰论坛暨广东省性学会第14次学术年会”上,学校性教育问题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焦点。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张枫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广东农村学校将推广用光碟“帮助”老师上性教育课的措施,以改变现在有课无老师上的局面。
张枫透露,农村学校性教育光碟正在编辑制作,内容除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会发生的变化外,还会教导学生如何看待异性,如何拒绝异性提出的性要求等非常具体的内容。光碟制作好后,将在农村学校的性教育课堂播放给学生,作为老师教授模式的辅助。
调研发现,目前城市学校性教育开展得相对较好。农村学校相对空白的原因在于,没有老师愿意上性教育课。调研还发现,80%至90%的农村父母不会对自己的子女讲述性知识。如此一来,农村孩子获得科学性知识的途径就相对少很多,易酿成悲剧。
据了解,近几年来,农村少女乃至女童性侵犯案件时有发生,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女童成为高危人群,也与农村儿童缺乏性知识有一定关系。某县一年内曾发生了类似案件17宗,案件发生后,孩子因为年幼、恐惧、缺乏性知识等,不能及时向家长、老师说出受害事实。有些家长也受传统的“面子”、“贞操”等观念影响,怕传出去“丢人”,不愿意报案。
我国1/3成年男女有多性伴 专家称不等于性乱的延伸阅读---两全其美网校城编辑为你讲解男科论
人类的男科异形一直存有争论,尤其是在精神上的能力和心理上的性别角色方面。(这些争议可参考 男科生物学(en:biology of gender)、数学能力及性别、性别和跨性别。)
异化程度越高,单一性别的缺点便越多,逼使生物跟异性结合,以弥补缺点,加速生育。
男女之间明显差别包括生育的角色、所有关于生殖的特征,尤其是内分泌系统和它在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影响。
这些无可争议的男科差异包括生殖腺、性器官,性功能障碍和毛发的差异。
一些生物学家提出一个物种男科异形的程度是和父亲参与养育孩子的程度成反比。高度男科相异的物种,如稚鸡,养育后代的工作都是由母稚鸡负责,公稚鸡是没有参与养育的。这可以解释为何人类的男科异形情形相对地少,因为人类父亲养育幼子的比例是灵长类中最高的。
在提出的男科之间的区别之中是男科相异行为, 特别是男科竞争(同性之间和异性之间)和短、长期性战略(David,M Buss 2007)。但是,在这些行为上在男科之间有很大的程度的交迭。
青春期的男性比女性的新陈代谢率约高 6%,而成年的男性则比同年女性约高10%。女性倾向将能量转化为脂肪,男性倾向将能量转化为肌肉和可转化的能量储备。一般而言,一个18岁男性比一个同年的女性比较,上半身的肌肉约重50%,下半身的肌肉约重10-15%。而男性的骨骼和筋腱的密度和硬度均较高。
男性比女性散热较快;是因为男性的汗腺较发达,而女性的皮下脂肪较厚,有较好的绝缘功效。所以女性的耐冷能力较高,对额外持久力的活动有较好表现。然而相对冲刺性活动,男科在持久力活动的能力方面的差距较小。一般而言,男性有较粗的气管和支气管,肺容量高30%。亦有较大心脏,红血球数量多10%,高血红素,因此携氧量较高。较多流动凝血因子(维生素K,凝血因子II和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