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天气逐渐转凉,泡温泉成了不少市民放松休闲的一种方式。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保健科主任王铸介绍,天冷时泡比体温略高的温泉水,如果结合自身体质,方法得当,不仅能够舒筋通络,缓解疲劳,还能令肌肉松弛,减少关节炎病人的关节紧绷感,有助于缓解病情。不过,温泉浴也要讲究方法。生理知识
了解温泉的温度和种类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温泉按其温度分为冷泉(水温在25摄氏度以下)、微温泉(水温在26到33摄氏度左右)、温泉(也就是最常见的温泉,水温在34到37、38摄氏度左右)、热温泉(水温在38摄氏度到42摄氏度左右)、高热温泉(水温在43摄氏度以上)五种。泡温泉时,先低温再高温,换池过程中,随时将干净浴巾披在身上,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以免风寒感冒。
根据水质划分,温泉一般分为中性碳酸泉、碱性碳酸氢钠泉、盐泉和硫磺泉四种。温泉的水质不同,则对不同的病症具有不同的疗效。如各种成分都有的单纯泉,对于神经痛、风湿、皮肤病等有疗养作用;含有二氧化碳的碳酸泉,则对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有好处。所以泡温泉以前,最好先了解温泉的种类,才能达到健身放松的目的。
泡温泉有顺序
进入温泉池,首先要循序渐进,让身体慢慢适应。有条件的事先将身体用温水淋浴或弄湿,然后将手伸进泉中30至40厘米的深度试温,再舀泉水淋在腿、臂及躯干上。进池时,应先站起来泡双腿,接下来慢慢泡身体下半部(心脏以下),待适应后,再让身体上半部(心脏及以上部位)完全泡进池中。在温泉水中感觉口干、胸闷时,就得上池边歇歇,或喝点饮料补充水分。
微微出汗效果好
如果在泡温泉后感觉很热,不能直接从温度比较高的温泉转移到水温比较低的温泉。因为人在泡温泉时全身的汗孔张开,如果很快在温差比较明显的温泉间转移,或是泡温泉后在露天行走却不注意保暖,人受到冷刺激后很容易感冒,而且心脏在这种冷热交替刺激下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尤其对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利。
患慢性病的人以及老人,泡温泉就要悠着点,最好选择水温在34到37摄氏度的温泉,每次泡温泉的时间最好别超过15分钟,总的时间最好别超过30分钟。否则由于泡温泉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会对健康不利。
此外,泡温泉时还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心跳加速(如每分钟心跳超过140次),或感觉头晕、心慌,最好赶紧从温泉里出来。最好的泡温泉的尺度就是身体微微出汗,如果出汗较多甚至大汗淋漓,就说明泡“过头”了。
泡后洗个澡
温泉处多会建议泡温泉后不要立即洗澡,好让泉水中的矿物质留在皮肤上,发挥护肤功效。事实上,这些矿物质并不能渗进皮肤,留在身上效用并不大。温泉水因地质区域不同有酸、碱性之分,为避免皮肤受泉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刺激,最好还是洗个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