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潇慧
近日,本报接到家住长宁区的吴小姐来电,讲述她在街道举办的孕产知识讲座中遇到的怪事——性爱技巧
我怀孕两个多月,到社区医院建小卡后,就收到了手机短信,邀请我参加了街道计生办和社区医院为街道内孕妇开设的孕期注意事项及营养保健讲座。生理知识
街道对优生优育如此重视,我欣然向单位请假赶去。一走进讲座教室,就看到几位工作人员一字排开设摊,要我填写姓名和手机号码,然后发给我一包东西。我粗略翻了一下,发现有4本孕产和育儿小册子和几样赠品:一盒奥医牌金钙特、一盒美赞臣孕妇配方奶粉、一包奥医牌婴儿柔湿巾。
由于是工作日,参与讲座的孕妇并不多,但多数都请家中老人来代听,可见大家普遍对讲座的期望值很高。主讲人是位中年女性,她身穿印有“复旦大学医学院”字样的白大褂,自称是来自市妇幼保健所的专家,从事孕产知识普及十多年。一开始,讲座内容不错,涉及到早孕的许多方面,并一一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可是,在讲到孕期营养时,主讲人突然开始大谈孕妇必须服用营养素。她让大家打开刚才免费发放的包裹,其中有好几份宣传单。这些宣传单封面上都是“优生优育”指南,可里面却全是营养品广告。主讲人介绍,孕妇需要充分的营养,应喝某品牌孕妇配方奶粉;孕期是免疫特殊期,孕妇应服用某品牌初乳康胶囊;为了宝宝将来大脑发育良好,孕妇还应吃一种高科技胶囊。
讲座结束后,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一张表格,需填上夫妻双方的姓名、电话、地址、预产期等种种信息,最关键的是要填写购买讲座中提到的各类营养品的数量,交表后销售人员会送货上门。我原以为工作人员都是街道干部,没想到他们自称来自这些营养品公司,宣传单上还附有他们的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