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春期少女的心理特征
由于月经的来潮,性的成熟,使少女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再不是昔日幼稚的丑小鸭而变成白天鹅了,在这种成人感的驱使下,少女呈现出与其他年龄阶段女性不同的心理状态。
少女的情感十分丰富和强烈,一般心境活泼乐观、易感性很强,对人对事都很热情。但因为控制情感的能力差,遇事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所以情绪变化波动很快。她们时而愉快,时而忧愁,时而狂热,时而沮丧,正如俗话说:“少女的脸,秋天的云”。心理学家盖退将这个时期瞬息多变的情绪,形象地比喻为“暴风骤雨”或“疾风怒涛”。
(二)少女的成人感与“第二反抗期”
成人感,是指少女觉察到自己已经是大人而出现的愉快、惊奇甚至有点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少女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个特点,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
在这种成人感的驱使下,她们的独立意识明显表现,有渴求摆脱父母、师长,强烈地要求独立行动的心理趋向。希望自己有个独立的小天地,有条件的家庭,能给她一个独立的小房间是最好的,没有条件的话,能给她一个抽屉或箱子也好。以使她把自己贴身的东西和日记锁起来。她们最不喜欢再把她当小孩看待,生活上过分照顾,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手。对父母的唠唠叨叨,婆婆妈妈不耐烦,对一味的批评训斥更是反感,希望成人尊重和理解她们的兴趣和意愿,不要过多的把意志加强于她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女的生活圈子逐渐由家庭扩大到社会,父母已不能完全满足她们的感情需要。从开始结交女性朋友到逐渐寻找男朋友,由于父母对结交异性朋友和晚间外出活动的限制,干涉及经济上的束缚或父母过分照顾等因素,她们往往表现出对父母的反抗心理和抱怨情绪,有时对成人的意见听起来不耐烦,常顶撞,对人对事的看法,总是与成人处于一种抵触的情绪之中,甚至干脆离开出走。所以,有的国外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第二反抗期”。
少女虽然出现成人感,并不是说少女就已经真正成为大人了,她们虽然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心理上还不成熟,只是处于第二次“断乳期”。人们一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有两次断乳期。一次是幼儿期,由原来依靠母亲乳汁的喂养照顾到独立进食和活动,这是第一次断乳。这第一次断乳主要是生理上的含义。另一次就是少年期,由原来依靠父母的照顾庇护,直到离开父母的拐杖,长大成人,独立认识事物,辨明是非,这就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第二次断乳完全是从心理角度来讲的,因此在这开始离开父母拐杖的时候,她们的脚步不坚实,还会有摇晃不定的时候,遇事还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故仍需成人的扶持和关怀,不能任其发展,或放任自流。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在发展自己独立意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倾听成人的正确意见,使自己以坚实的步伐进入青年时代。
(三)性意识的萌动与少女特有的羞怯感
青春期少女因为性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明显地感到自己不同于男子,自然引起性意识的萌动,产生性好奇,开始探究性的奥秘,偷看有关性知识的书籍,由注意异性到喜欢、倾慕异性。对长相出色、才华出众的男子特别关注。电视剧《十六岁花季》中白雪、陈非儿是这类少女的典型。同时对男女间的接触很敏感,容易猜测和嫉妒。而在表面上又表现出不愿和男性接触、互相排斥,“老死不相往来”的姿态。甚至男女同桌读书也要在中间划一条“三八线”,这段时间称为男科接触的“互相排斥期”,或叫“性反感期”。这种不愿和男性接触的“男科排斥”只是一种假象,它掩盖了男科间爱恋的实质。实际上少女很愿意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好感。这种矛盾的表现是因为:一是少女对性的不安、害羞及反感。二是少女生理上趋于成熟,但受社会规范和舆论的限制,男科间的接触不能超越一定的界限的缘故。
羞怯感是伴随着月经的来潮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少女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害羞、恐惧、惶惑不安的情绪体验。月经初潮,由于性知识的缺乏和旧观念的影响,有的不知道月经是怎么一回事,感到吃惊、迷惑不解、羞涩、有的认为是自己得了重病,而被吓得哭,有的甚至想自杀;有的认为月经是肮脏污蚀的事,羞于启齿。
还有的少女,觉得性功能障碍隆起、很害羞,不敢直着腰走路或用布带紧紧缠胸。根据少女对生理发育的突变缺乏心理准备,会产生这种恐惧,惶惑不安和害羞的心理状态,我们要加强对少女的性知识教育,同时需要母亲给以适时的指导,使她们顺利地渡过这一关。在这时期,还必须充分注意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给少女带来的烦恼。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学生中出现的早恋现象。早恋是不适宜少女的身心发展的。这时萌发的爱情幼苗,一般都是嫩弱的,经不起风浪的冲击和吹打,我们应注意帮助少女十分慎重地处理好性成熟阶段的问题,免得一时的冲动铸成终生的遗恨。
(四)意志品质明显表现
(五)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自我厌恶”
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于自己认识和评价的能力,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及自我控制等,它的发展在个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兴趣、能力、性格和道德行为都要受它的制约和影响。
在幼年期,男女男科外部特征并不鲜明,男女相处也较自然,处于“两小无猜期”,自我意识也不强烈。随着少女青春期的到来,月经来潮和第二性特征的出现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唤醒了少女的自我意识,她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同于男女,在心理萌动着一些新奇却又矛盾的感受,并开始分男女界限,处于“男科排斥期”。
伴随着少女羞怯感产生的自我意识,在青春期的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少女身上,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受。
一种是“自我厌恶感”,或叫“自我性别歧视”。这是一种意识到自己是女人后的痛苦厌恶心理。由于受“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现实生活环境中男女在某些方面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的影响,由于月经的来潮,使她们感到女性生理因素带到的麻烦。为什么投错了胎,变成了女人,当女人真倒霉,个个月都要干那倒霉事,还要生儿育女,这种感受对于她们是很痛苦的,使她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厌恶感。不是厌恶自己是一个人,而是厌恶自己是一个女人。有的少女甚至渴望通过做手术绝经,绝育,拒绝为人妻为人母,在心理上弃绝女性生活道路。
这种“自我厌恶感”或“自歧”一般出现在青春初期,大多数少女持续时间不长,在月经规律以后,心理逐渐成熟后,会得到平复。但也有一些女子,这种心理感受会一直潜伏下来,不自觉地转化为一种观念性的认识,以至影响她今后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如有些女子在青春期后,使其在学业上自暴自弃,认为天生多事,不如男子干净利索而丧失了做事业的信心,还有极少数女子从此铁了心,自觉放弃女性生活道路。如有的女人男性化,奉行独身主义,有的同性恋。
另一种是“自我欣赏感”或叫“自恋”。“自我欣赏感”,通常出现在自我厌恶之后。伴随着第二性征的成熟,大多数少女会由“自我厌恶”转向“自我欣赏”。
“自我欣赏”是少女青春期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特征。它的积极作用是可以加速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心理品质的成熟;它的消极作用是由于对自身的过分关注影响了少女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兴趣,而使少女出现青春期智力逆转现象。对这种“自我欣赏”的心理状态要加以疏导而不能让它自发性泛滥。
(六)个性发展的闭锁性与开放性
青春期少女逐渐喜欢独立思考,走向内心探索的闭锁之路,她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她们不愿意轻易吐露自己内心的秘密,不轻易地暴露自己的思想,有了心事喜欢遮遮掩掩。与此同时,她们的内心又经常体验到孤独与寂寞,觉得父母、成人不能理解她们。希望能有人关心了解她们,她们也不断的寻觅知已,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在闭锁性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她们有心事,很愿意跟自己相好的女伴吐露或在日记中表露,而不愿意跟父母倾诉。当遭到挫折,受到刺激,遇到困难,自我解决不了想不通时,如果没有人及时开导,很容易走上歧途或寻短见,这是农村少女轻生自杀较多的心理原因。
(七)性格的双重性
从天真活泼的幼年到婷婷玉立的少女,几年时间,却经历了生理变化到心理变化的复杂过程,形成了少女时期特有的双重性格,她们一方面渴求独立,希望被人尊重,以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另一方面她们仍然带着童年生活的天真和幼稚,又使她们苦恼彷徨,常常被一种自尊感所袭扰,因而性格上表现出特有的双重性。
少女时期是开始追求独立人格、独立个性、独立生活的动荡时期,而这种独立性又是十分脆弱的。这是因为少女正处在性格形成的不稳定期,思想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得到验证。在她们渴望独立的背后,又隐藏着深深地无限依恋的情感,她们依恋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在实际生活中,她们又希望得到老师和自己亲人的尊重和爱护,一旦她们的依恋感被剥夺或失去,她们就会感到迷芒和痛苦,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少女时期,由于经济上不独立,心理不成熟,社会阅历的浅显,她们的独立人格是脆弱的,而情感的依恋则仍是无限的。
随着成人感的增强,少女的自尊心也随着增强了。她们喜欢被人赞誉,羡慕,喜欢表现自我。最怕丢面子,而学习上,生活上、升学、就业上,不尽人意,达不到理想的要求,长相上的缺隐,都会导致少女自尊心的动摇和自卑感的产生。父母、教师、长辈温和的态度,热忱的关心,谆谆的教诲对一颗年轻幼稚的心会是很大的安慰,而那种动辙粗暴的训斥,轻蔑的讥讽,甚至打骂的作法,是极端错误的。这种无视少女强烈自尊心的作法不但会损伤少女的自尊心,甚至会使少女产生自卑、自弃的消极心理,对少女的健康成长是极不利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少女表现得更为突出。她们无所顾及地去追求修饰、展现自身的美,以求得周围人们的肯定和赞誉。而在这洒脱的爱美之心后面,却又会极容易悄悄地滋生少女的虚荣这心。
少女的心,如同露珠一样清澈透明、纯洁,但也像露珠一样易染尘埃。她们富于同情,乐于助人,容不得生活中有半点虚假,希望人人以诚相待。但是这种单纯和纯洁,使她们极容易上当受骗,极容易被生活中的假象所迷惑,缺乏思考,过于轻信。这种令人担心的幼稚和无知,不知酿造了多少少女不幸的悲剧。
由于少女存在受社会阅历,人生经验限制的弱点,而自信心、自尊心又异常强烈,从而形成了心理上和行为上不统一的矛盾。
作为成人和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少女们这种性格的双重性,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她们顺利跨过这人生斜坡上的艰难旅程。
俗话说:“少年多志”。随着知识领域的扩大,求知欲望增强,加上精力充沛,少女们具有广泛的兴趣,她们什么活动都愿参加,什么事都想学想做,但由于意志品质不稳定,所以缺乏主要的中心的固定的兴趣,甚至有时会朝令夕改,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这就需要成人善于引导,培养中心兴趣。
少女天真浪漫,对未来充满憧憬,理想世界仿佛是开满鲜花的原野,有的想当居里夫人式的科学家,有的想当手到病除的医生,有的想当郎平式的体育明星,有的想当彭丽媛式的歌唱家,有的想当巩丽式的电影明星……正像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的歌词所说,理想比天高。但由于学业未完成,生活道路未确定,少女的理想一般还是浪漫的,尚缺乏现实性。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多数少女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二、青春期少女的男性不育
从少女的生理发育、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特征等方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少女阶段是一个人从孩童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是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时期,处于生长的第二次高峰期,情绪不稳定的“暴风骤雨期”,个性意识增强的“第二次反抗期”,心理上处于半幼稚的“第二次断乳期”,性格具有明显的双重性。这是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狂热与消沉,清醒与迷惑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有人称这个时期为“危机期”或“危险期”。这时值得少女自己、家庭和社会有关部门注意的。
针对少女的这些特点,作为成人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关心帮助教育她们。一方面,不必把她们当“小孩”看待,要尊重她们,另一方面也不要把她们当成年人看待,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既要采取措施充分发展她们学习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同时要积极而恰当克服她们的幼稚性,冲动和依恋性。当好她们的良师益友,正确和善意引导她们,使她们顺利渡过美妙的人生阶段,用坚实稳健的脚步,走向辉煌灿烂的青春年华。
(一)加强青春期生理和性知识的教育
通过青春期教育,使少女具有女性意识,对性成熟和月经初潮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以免事到临头惊慌失措。学会保护自己,预防早恋、性骚扰,避免失足、失身事件的发生。
(二)预防早恋和正确处理少女早恋问题
早恋会给少女带来负性的情绪压力、失恋的挫折、失身的痛苦、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等危害。
加强青春期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家庭和睦温暖;拓宽精神视野,增加社交活动;开展有益的集体文体活动;加强审美教育等措施都可以预防少女早恋和消除早恋对少女的危害。而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少女早恋问题。
(三)预防青春期智力逆转
女孩早慧,小学、初中阶段在学习上比男孩显露出优势,在班里,学习成绩前几名大都是女生。高中后,男孩异军突起,女孩成绩明显下降,智力发生逆转。
为预防智力逆转,要重视早期教育,抓住女孩早慧特点,及早开发智力;青春期拓展视野,打开知识面,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四)重视心理品质培养
注重女孩独立性、毅力、意志力、乐观开朗的性格、社交活动能力、坚强、善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