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眼下正在宜昌远安紧张拍摄《山楂树之恋》,而原著作者艾米继前两日对片中演员人选,乃至道具表示不满之外,昨日上午也更新博客,表示不能认同电影编剧顾小白对于电影的一些表述。她批评电影的两位编剧尹丽川及顾小白说,他们根本没有读懂这本书。在原著作者如此强烈抗议下,张艺谋剧组会否给予回应或更改呢?这是目前山楂迷们比较关心的事。本报综合生理知识
A生理知识
尹丽川是“翻译腔”
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是由顾小白、尹丽川和小美三个人联合编剧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小美对这个剧本的高见,但我已经看到了顾小白和尹丽川的高见,发表在《南方周末》的访谈上,顾小白今天又对媒体发表了一通高见,令我得出一个结论:没有最白,只有更白。
先说尹丽川,据说她是在机场买到《山楂树之恋》的,又据说她这样评价道:“在我看,这故事的悲剧性不在于男主人公去世了,而在于女主人公不敢、也失去了爱的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来源:南方周末)
我不知道这位尹丽川是个什么来头,仅从她这几句话来看,感觉这人有点故弄玄虚,放着好好的中国话不说,偏要操一口“翻译腔”。
比如,她不简单明了地说“女主人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爱,也失去了爱的能力”,却偏要把时间状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放在主句的后面说,这就是“翻译腔”,因为有些外语习惯于把时间从句放在主句后,而有些翻译者中文不好,就按着外文的顺序翻译下来,搞得诘屈聱牙。
不仅如此,这个顿号连接的两部分也经不起推敲,前面的“女主人公”是顿号前后两部分的主语,而“不敢”后面省掉了动宾结构(不敢干什么)。按照语法规则,这个省掉的动宾结构应该在后面写出来,比如我们可以说“他不敢、也不愿意看原著”,那么这里的“不敢”后省略的是“看原著”,如果不省略,就应该是“他不敢看原著,也不愿意看原著”。
但是尹丽川这个“不敢”后的动宾结构是什么呢?是“失去了爱的能力”,如果补出省掉的部分,这句话就成了“女主人公不敢失去爱的能力,也失去了爱的能力”。
狗屁不通!
尹丽川这段话不仅表现出她汉语功底差,还能看出她概念模糊,思维能力差。
B
什么叫静秋失去了爱的能力?
什么叫“失去了爱的能力”?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把“爱”“爱的能力”“失去……能力”几个关键概念搞清楚。
爱是什么?相信爱过的人都知道,爱首先是一种感情,是仰慕,是依恋,是想忘但忘不掉,想逃却逃不了。《山楂树之恋》诠释的爱,是一种强烈而无私的感情,强烈到愿意跟对方一起去死,无私到愿意为对方献出一切。
什么是“爱的能力”?当然是具备“爱”这种感情的能力,也就是仰慕的能力,依恋的能力,无私对待一个人的能力,为所爱对象牺牲个人利益的能力。
而“失去爱的能力”,就意味着不能仰慕一个值得仰慕的人,不能爱恋一个值得爱恋的人,不能无私地对待所爱的人,不能为所爱的对象牺牲个人利益。
静秋仰慕老三,爱恋老三,他的名字,他的笑容,他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印在她脑海里,虽然她的理智告诉她,她还年轻,不能有这些想法,她也知道她跟他之间隔着鸿沟天堑,她还以为他不爱她,但这一切都不能消除她心里对他的仰慕和依恋,她对他的爱始终挥之不去,看到与他长相近似或名字相似的人,她都会多看几眼,她愿意跟他同生共死,她愿意为他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不是爱是什么?
而尹丽川却得出静秋“失去了爱的能力”这个结论,说明尹丽川是把“表达爱”等同于“爱”,把“爱的表达”等同于“爱的能力”的,不敢表达就是不爱,没表达就是失去了爱的能力。
这是什么白痴逻辑?我只能说尹丽川肯定没爱过。她可能有过男朋友,处过对象,结过婚,但她没爱过。
C
三个白点
顾小白的语言功底我就不在这里评价了,有兴趣的可以把他在《南方周末》上的那篇访谈找出来,随便挑一段,看看能不能找出几个文从字顺的句子,再看看他的思路是如何从一个句子走向下一个句子的,如果有人能分析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向分析者致敬。
不过顾小白大概想挽回自己的形象,在最新的访谈中他坚决撇清自己写的是“商业片”剧本,死命往“艺术片”上靠:“顾小白透露,他们曾讨论过影片到底要走一个什么样的模式,类似《红玫瑰白玫瑰》还是其他。但最终认为这部小说毕竟不是经典文本,传统商业片的做法并不合适。
顾小白透露剧本没有更多起伏的情节,包括他们之间所谓性的接触。“电影希望能把这种戏份(性)‘压榨’到最低限度,小说写了三次接吻,电影里只留一次。男女互相送别,翻山越岭,分别的时候男的张开双臂时,女孩不太敢接受,也做不出什么行为。很多人会认为这个题材是商业的,催泪的,大众的电影。实际上不是,我们想把小说无关紧要的部分删掉,用大量写意的东西。”
这个访谈至少暴露出顾小白三个白点:
1、《山楂树之恋》不是经典文本,传统商业片的做法并不合适
我真不知道这个人脑子里装的是怎样一锅粥。经典文本反而要用传统商业的做法,那么他的所谓“经典文本”是不是就是商业文本?
他在上次的访谈中说得清清楚楚,他们三个人编剧的时候,是决心要搞成商业片的,那是不是意味着他们那时是把《山楂树之恋》当成经典文本的?
两次访谈前后相隔最多一个月,顾小白就已经扇了自己几耳光了。
2、把“性”等同于“商业题材”,要“压榨”到最低限度
谁说性就一定是商业题材?哪个文艺大片里没有性?商业不商业,不在你写什么,而在你怎么写。即便是以“商业”为题材的电影,照样可以拍得很文艺。
估计这个顾小白把“压缩”和“压榨”搞混了,“压缩”是为了缩小而“压”,但“压榨”则是为了榨出更多内容而“压”,比如从前爱说的“资本家压榨工人”,那并不是说把工人的身体缩小,而是为了榨出更多的油水来。
大家只要看看这人把“压榨”跟“最低限度”连用,就知道这人文字功底有多差劲。随便叫个小学生出来,人家都能辨析一下“压缩”和“压榨”的区别。
3、三次接吻,删得只剩一次,还号称这是在删减“无关紧要的部分”
这说明顾小白完全没看懂这个故事。
故事里的静秋,是个很害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小姑娘,她不知道什么是“失足”,所以她什么都怕,时刻担心着自己会失足。她在老三的诱导下,一点一点了解男性,但她直到故事结尾之前,仍然不知道什么叫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