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一定需要课堂学习吗
2011-04-19 10:12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字号: 】
健全人格教育比恋爱课更重要
许多网友表示,关注日益普遍的大学生恋爱现象,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帮助其解决恋爱中的问题和困扰,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确有教育引导的必要。但是把恋爱课作为必修课,还是感到荒唐和困惑。网友“马广志”直言,大学期间,有的学生想恋爱,但有的学生却不为所动,埋头学业。恋爱课一开,那些不想谈恋爱的学生不免要去琢磨怎么去谈恋爱,怎么完成这样一门课程,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负诱导,让其徒增“几度烦恼几度愁”。
恋爱课不能异化为“练爱场”。网友提醒,“恋爱课”不能演变为只注重于操作层面上的“恋爱秘籍”的经验传授,而应该将培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优化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作为该必修课程的重点。
4月1日,上海浦东机场一名留日归来学生与前来接机的母亲因学费问题发生争执,随后连刺其母9刀,致其母当场昏迷。日前发生的这起“留学生刺母”事件引发网友们的关注和反思。有网友呼吁,该个例折射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健全人格教育应予以重视。
健全人格教育比恋爱课重要,即使开“恋爱课”,也要让学生懂得“爱”的真谛。有网友指出,正是因为一些大学生对“爱”缺少正确的认知,所以才会导致恋爱不成却伤害对方的悲剧。恋爱课应该首先补上爱的道德要求、爱的责任担当。
对此网友“陈军”也抱有同感,他表示,当今社会,普遍情感缺失,那么对于爱的教育更显得弥足珍贵和迫切需要。高校开设“恋爱课”,只有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帮助大学生解决恋爱中的问题和困扰,使大学生们更好地处理好学业和感情问题,优化心理素质,提升个人修养,这才是开设“恋爱课”的本义。
此外,网友“玉玲”还提出,高校即便有开设“恋爱课”的必要,也只能作为选修课,不宜作为必修课。她的这一建议得到一些网友的支持。网友们表示,上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一旦谈起恋爱势必要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这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不一定有利。高校开设“恋爱课”无形中成了对大学生谈恋爱的鼓励,这未必就是对大学生真正的关心。尤其是恋爱课要记入学分,不想谈恋爱的学生岂不失去了不该失去的学分?这对不想谈恋爱的大学生不公平。而且,也会逼着不谈恋爱的大学生为了“恋爱学分”而造假,会助长校园的不正之风。
观点对碰
赞
教大学生谈恋爱是务实之举
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有关大学生情感、恋爱、婚姻心理等问题的疏导教育体系,这一现象理应引起各高校的重视。目前,北京高校将“幸福从学会恋爱开始”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正视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教育和引导,可谓是务实之举,也无疑开了个好头。有网友对北京高校的这一举措拍手叫好。
网友们的叫好并非盲目乐观。应该看到,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不管各方对其抱有何种态度,早已成一种正常现象。大学期间如何认识和处理学业与恋爱、婚姻的关系?也成为所有大学生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虽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但也不无遗憾地看到,部分大学生在婚恋和男科关系问题上表现出不良倾向,不少学生因为恋爱耽误学业,错过了大学期间其他必要的人生经历,严重影响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
对此,有网友表示,北京高校对爱情课程不设防,充分接纳这种青春期心理需要,这是一种非常开明的教育举措。为学生们送去恋爱操作方法、理性爱情观是次要的,高度信任和“放水养鱼”倒是主要的,更能激活孩子的自律意识、珍惜意识和全局意识,更愿意接受来自老师的劝说和教导。这就是所谓的不教而化,润物细无声。北京高校敢于这样做,站在学生本位上思考问题,更是一种观念苏醒,值得嘉许。
弹
课堂未必能传授恋爱真经
不过,这一计划也遭到了不少网友的质疑,有网友提出,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谈恋爱,难道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不打算想谈恋爱的问题都不行了吗?大纲说,要教大学生学会爱自己、表达爱、接受爱、拒绝爱、维系爱和放手爱,这就是一些普通的心理知识,交往注意事项等内容,又不意味着学生一定会进行恋爱实践,又怎么能说明恋爱课成了高校的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就是如何谈恋爱的问题,从大纲看,学会恋爱这部分所占的比例充其量只有1/9,放大这1/9是忽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本质问题,好像检验大学生心理是不是健康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谈恋爱,由此会给家长、学生、学校、社会带来误导。
还有网友提出几点疑问商榷:谈恋爱并没有理论样本,也没有统一模式,恋爱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因人而异,恋爱课以什么为教本,又从何而教,这会不会给教授们出了难题?尽管老师们有较深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我们毫不怀疑他们有着处理恋爱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但也不能认定他们个个都是恋爱专家,都能消除学生恋爱中的心理困扰。以教师个人的经验教学生谈恋爱,未必就是适合每个学生的“真经”。
编辑: 李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