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两次婚外情愫

2012-03-09 18:44 | 责任编辑: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来源:网络转载 | 点击:

日本人曾狂热崇拜毛泽东 用鲜血书写毛主席语录

·毛泽东视察南泥湾口袋有半只烧鸡?
·76年震惊全国的“总理遗言”案真相
·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坐过牢的皇帝
·韩国参战曹操墓:曹操变成韩国人
·洋鬼子的漫画:中国形象变迁史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想什么?”

“自杀!”

“立忱,千方不要再傻了,你如果自杀,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你为什么不用你那枝横扫千军的笔,把他的嘴脸,赤裸裸地描写出来呢?……”

“大姊,我恨透了他,恨不得将他千刀万剐……我是完了!一切都完了!我有个妹妹于立群,演过一次电影,用黎明健的艺名。我没有告诉她和郭这段丑事,你将来如有机会见到她,就请把这件事告诉她吧,那时我早已离开了人间,随人家怎么说,我都不在乎了。”

这是立忱最沉痛的最后谈话。

很显然,谢冰莹在这篇文章中是以于立忱的密友和惟一知情人的身份出现的,但其所述内容的真实性存在诸多疑问。

其一,郭沫若回国抗日是一件重大的政治行动,要冒极大的风险,谢冰莹却把它歪曲为一个桃色事件,说郭沫若是为了“借机摆脱他的日本太太和四个儿女”。此说如果成立,当年郭沫若为了摆脱与张琼华的婚姻羁绊,去国东渡,在一定意义上带有“逃婚”的性质,那么他为追求于立忱,借机摆脱与安娜的婚姻关系,就是第二次“逃婚”了。然而这既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郭沫若的处世方略。郭沫若是政治色彩十分浓厚的文坛巨子,而不是抱定爱情至上主义的殉情诗人,更不是只会舔女孩子脸上胭脂的贾宝玉,也许他会因为习性浪漫偶与别的女性在情感上有所缠系,这在文人尤其诗人中间并不少见,但他不会为了一个女人甘愿冒如此大的危险,迈出生命旅程中这样关键性的一步!如果郭沫若仅仅是为了和于立忱结婚而回到上海,恐怕国人也不会那么热烈地欢迎他。再说,如果郭沫若在安娜之外另找一个女人,他也不是没有机会:日本文求堂老板田中庆太郎由于郭沫若在金文、甲骨文方面的卓越成就,曾有意将长女柳子许配给他,这牵扯到郭沫若“重婚”的问题,后来也就作罢了。现成的柳子小姐郭沫若并未染指,他何必在于立忱身上费那么大的老劲呢?

其二,于立忱受过高等教育,参加过政治活动并被捕过,又是驻东京的记者,照谢冰莹的说法,她还有枝“横扫千军的笔”,“替别人写过不少路见不平,悲欢离合的故事”。于立忱显然很成熟,很能干,很精明,岂会轻易失身于郭沫若?她会那么简单?为了突出郭沫若的卑劣,证明他是玩弄与欺骗女性的高手,谢冰莹把于立忱描绘成了单纯幼稚、未谙世事、容易上当受骗的小姑娘,恐怕未必符合于立忱的实际情况。

其三,于立忱从日本回到上海后,一直由胞妹于立群照顾,既然她对郭沫若恨之入骨,又恐立群蹈其覆辙,她为何不将郭之为人亲口告诉嫡亲妹子,反劳他人(谢冰莹)日后转告呢?自家姐妹有什么伤心事不好说,有什么忠告不能叮嘱?再说,谢冰莹既受友人之托,当时为何不把所谓的“真相”如实告诉于立群,反而在事隔几十年之后,郭沫若和于氏姊妹均已作古,才披露于报端?这样做虽然占了死无对证的便宜,可以信口开河,但免不了“鞭尸”之嫌,何况无一个佐证说明她所述属实。

其四,谢冰莹基于反共拥蒋(介石)的政治立场,一向对革命与进步文艺界的旗手郭沫若多有抨击,如果上述文章所述确有其事,岂不正是攻击与丑化郭沫若的绝好材料,她为何守口如瓶,迟迟不加利用呢?难道她对她所“不齿”的“无耻文人”郭沫若真的那么“厚道”吗?

其五,退一步说,郭沫若和于立忱果如谢冰莹所言发生了那样的事情,恐怕也是两厢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构不成于立忱自杀身亡的主要原因。“于立忱自缢”像一把火,谢冰莹要把它烧向郭沫若,而郭沫若在《洪波曲》里似乎有意要引向张季鸾。这个谜团只能用事实来破解,这段公案只能由历史来了结。不过,当时郭沫若得悉这一噩耗后的确异常悲痛,于立忱去世后10天他就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回到上海仅四天又到中国公墓凭吊于立忱墓,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责任编辑:andyyx]


老旧飞机是这样报废的

受过牢狱之灾的明星们

这样的蒸全猪吃过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文章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Copyright© 2011-2012 大理曙光男科医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QQ:4847844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