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但我也有自己[de]自尊心。既然上了这个学校,我也不能比别人差得太多了。所以,表面上我很轻松,实际上心理压力还是很大[de]。我尤其害怕看到父亲拿到我[de]成绩单后[de]表情,害怕他那山洪暴发般[de]痛骂和暴打。我是父母[de]希望,可是我却不给他们争气。我觉得,我身上背负[de]责任太大了,让人有些承受不起。有时,我也想过自杀,觉得活着太痛苦了。钱可以让我上重点学校,但钱买不来成绩,买不来自尊心。
我家里[de]经济条件好,即使我以后成绩不好,父母也会有办法为我安排出路。而那些家庭条件一般、没有路子[de]同学,比我[de]压力就大多了。他们只有靠自己[de]奋斗去改变自己[de]命运,靠自己光明[de]前途来报答父母。所以,我非常理解他们,觉得他们比我难多了。像我这样[de]人都有自杀[de]念头,他们就可想而知了。
梅晓晓(化名,北京东城区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学习成绩优秀):
在所有人[de]眼中,我是一个幸运儿。我有一个幸福[de]家庭,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可是,我也有自己[de]苦恼。
我在班里有时显得很孤立。平时,同学有什么不懂[de]问题都来找我问,我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解答。可是,每当成绩公布下来时,又会招来忌妒[de]目光。甚至有同学对我冷嘲热讽,鼓动大家不理我。我真[de]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难道成绩好也有罪吗?
我很害怕老师总在同学们面前把我当做学习[de]典范,把我当做标本一样对外炫耀。我[de]一举一动都在老师[de]密切关注下,我已经完全不能按照自己[de]意愿来说话、做事。要是我[de]哪门成绩稍微有点下降,就会引来老师轮番[de]轰炸,要我保住自己[de]形象。为别人而活,真[de]好累好累。
我尤其不敢面对父母[de]无微不至[de]关心和爱护。早晨出门前,母亲要把事先准备好[de]各种营养品放在我[de]书包里。放学后回到家中,父母什么也不让我做。饭做好了叫我出来吃,吃完后马上又催我回房间做作业。有时,我听到电视里播放一首非常好听[de]歌曲,或者看到一个自己感兴趣[de]节目,就想多听会儿,多看会儿。可是,准会惹来父母[de]不满。什么“都上高中了,时间宝贵”啊,什么“你不学习,别人就会超过你”啊……搞得你[de]心情再也好不起来了。晚饭后,母亲一会儿进来送一杯牛奶,一会儿进来送一个削好[de]水果,天冷了怕我冻着,天热了怕我中暑,换下来[de]衣服马上就抢过去洗,搞得我像个国家级保护动物。可父母越是这样,我[de]压力就越大。我真怕自己稍有闪失,会让父母伤心,令父母失望,那我就成了千古罪人了。所以,现在我觉得自己完全是在为老师和父母学习。在学习中,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快乐。甚至连拿到全班第一名[de]成绩单时,我[de]心也是沉甸甸[de]。
如果可以让我重新选择,我宁肯不上学,也要过一种自己想要[de]生活。我要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尽情地享受生命。而现在这种生命又有何种意义和价值呢?至于自杀,目前我还没有想过。不过,如果将来我[de]学习一旦发生什么变故,我无法面对老师和父母时,我真[de]很难说自己是否会动这个念头。
专家指点迷津
就中学生[de]种种心理问题,笔者咨询了有关专家,希望专家们能为处于痛苦之中[de]同学,以及老师和家长们指点迷津。下面,是广州教育学院一位教授[de]一些看法。
在应试教育下,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为刺激学生[de]学习积极性,将学生[de]成绩排名次,这样做肯定有许多弊端。可是,尽管社会、家长、老师、学生都在呼吁这个问题,但在短期内完全解决,也是一个不现实[de]事情。面对学生厌学、自杀等现象,我们只能努力做好学生[de]心理预防工作,提高他们[de]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能有一个健康[de]心理和乐观[de]人生观。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些呢?
首先,在中学开设专门[de]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de]心理调节技术。这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知识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de]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de]态度去对待自己[de]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de]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de]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其次,在常规[de]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de]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de]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de]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de]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以增加学生[de]挫折承受力,锻炼意志力。最佳[de]做法是在各门学科[de]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de]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再次,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de]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de]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张、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些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de]成绩。
最后,作为老师和家长,平时要多观察学生情绪上[de]变化,及时引导他们合理地发泄不良情绪,为他们创造合理发泄[de]渠道,防止不当[de]发泄。如听他们尽情倾诉、用优美[de]音乐抚慰和调节他们[de]情绪。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de]困扰,学习上[de]压力非常大。作为老师和家长,不要对他们施加太多[de]重压,不要在他们身上寄予太多[de]希望。在他们遇到挫折时,不要一味地埋怨、斥责甚至打骂他们,而要耐心地从正面引导,真正让学生做到心服口服,这样才能收到良好[de]效果。特别要注意[de]是,一定要消除学生[de]自卑心理,注重培养他们良好[de]性格,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社会交往。当发现学生有严重[de]心理问题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防止悲剧[de]发生。
但愿我们[de]花季少男少女们,能够每天面对太阳,露出灿烂[de]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