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听民声)丰收有粮不愁运
――沈阳铁路局服务“三农”构架粮运大通道
新华网沈阳10月26日电(记者 齐中熙)金秋10月,东北大地迎来收获之季。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西浩德蒙古族自治村农民马金华家中,3万斤玉米、2万多斤高粱堆满了自家的小院。70岁的马金华告诉记者,自从附近有了粮食物流基地,家里打再多的粮食也不愁卖了。性爱故事
东北三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耕地面积约3亿亩。每年的10月底正是东北粮食外运黄金时节,东北地区粮食入关请求明显增加,运力需求旺盛。沈阳铁路局通过在粮食主产区布局建立的31个粮食物流基地,采取一系列运力倾斜和运输保证措施,实现了粮食运量大幅度增长。昭通昆大男科医院
10月底,记者在肇源县新肇站货运物流基地看到,12万平方米的货场上,整齐码放着几千袋共3000吨高粱,即将运往成都一带的酒厂。装卸工正在往列车上装运。这些装卸工就是附近的农民,忙完自家的地来这里打工。
正在装车的齐跃成告诉记者,没有这个物流基地前,由于运输困难,粮食收购企业只能限量收购,有时还压价收购。现在运输通畅了,有粮不愁卖,收购价也上来了。农闲时还可以到物流基地打工,平均每个月能挣上千把块钱。
沈阳铁路局新肇粮食物流基地地处黑龙江省肇源县,松花江、嫩江、第二松花江三江交汇处,周边200公里以内均为吉林和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运输半径内粮食总产300亿斤,粮食年流通量近100万吨、年销售额12亿元,发展粮食物流独具优势。
沈阳铁路局运输处副处长张伟说,以往运输旺季是“一车难求”。由于铁路运力分散导致运力不足,汽车运输成本又高,“难”跑了不少收购商。为确保粮食及时装运,沈阳铁路局开辟粮食运输“绿色通道”,实行优先计划、优先配空、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质服务的“五优”运输政策。在粮食运输矛盾较为突出的新肇等地,实行一站直达的粮食物流基地运输模式,构架了东北粮食主产区出关的运输通道,粮食运输保障能力大大提升,有效缓解了当地的运粮难题。
新肇站是沈阳铁路局第一个建成使用的粮食物流基地。这一拥有智能化装载系统、大容量仓储能力、高效规模化作业的铁路现代化的装车作业场所,立即释放出强大的能量,运输效率大幅提高。每天开行入关的直达粮食专列装车时间由过去的平均10.5小时,压缩到现在的3.5小时。从新肇粮食物流基地开出的列车到山海关分界口交出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0小时压缩到17小时,实现了当日配车、当日装车、当日交车。从新肇粮食物流基地开出的粮食专列,年发运粮食可达120万吨。
粮食专列带动了周边粮食货源向装车点集中,使粮食物流基地成了金字招牌。经营粮食的企业和货主纷至沓来,周边粮食生产和贸易越来越红火。
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运输部部长孙魁说,当地粮食价格要比其他地方每斤高5分到1毛钱,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了农民卖粮难问题。
长年在新肇经营粮食的万德隆粮食经销处,粮食发送量由过去的年不足1万吨,上升到全年发送粮食5万吨以上。公司负责人潘军说:“是粮食物流基地让我们放心大胆地收购粮食,吃了一颗‘定心丸’。”
为全力做好东北粮食运输,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今年6月初,新肇站的粮食物流基地扩大了运输能力,货位在原来116个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可以同时储备4列车的货物,并增加了集装箱和散粮装运功能,改建成了沈阳局最大的物流运输基地,运输能力较原来提高了50%以上。
肇源县万德隆粮食经销处总经理潘军说:过去我们有“三愁”――卖粮愁、经营愁、收上来粮食发不出去愁。尤其是粮食外运,车皮紧张的时候发不出去,签订好的销售合同兑现不了,损失惨重。现在有了物流基地,随时装车,按点到达。以前经销处外运粮食每年只有三、四万吨,物流基地建成后,每年发粮至少十多万吨,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今年前9个月,沈阳铁路局粮食运输完成1653.7万吨,其中入关方向1093.4万吨。